农药是怎样致人中毒的
农药,这个对于许多农民兄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他们知道需要它来守护自己的庄稼,但同时也清楚其潜在的危害。为了保护自己,他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我们这些外行往往不了解农药究竟如何导致中毒。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农药中毒的机理和过程。
农药,如同一个潜伏的杀手,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甚至是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体。其中,职业性的农药中毒大多是由皮肤接触引起的。一旦农药进入人体,它们会分布到各个器官,而肝脏是它们的主要集中地,大脑中的含量则取决于农药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进入体内的农药,首先会经过生物转化,这个过程包括氧化和水解。氧化可能会增强农药的毒性,比如肝滑面内质网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会作用于某些农药,使其毒性增强。而水解则有助于降低毒性。一些农药的代谢物会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后排出,而一些则直接通过水解产生新的物质排出体外。
农药中毒的主要机制在于它们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时,会形成磷酰胆碱酯酶,这会使得胆碱酯酶失去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的作用。乙酰胆碱的积累会产生两种神经作用:
1. 毒蘑菇碱样作用:乙酰胆碱与毒蘑菇碱受体结合,引发副交感神经末梢的兴奋作用,表现为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壁的收缩等。
2. 烟碱样效应:乙酰胆碱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以及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极后膜上的烟碱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的兴奋和骨骼肌的神经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效果。
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的磷酰胆碱酯酶有两种形式。一种组合不稳定,部分可水解复能;另一种则完全稳定,使抑制的胆碱酶无法再复能,甚至可能导致胆碱酯酶老化。这种无法复能的胆碱酯酶会引发周围神经和脊髓长束轴索变性等迟发性影响。
了解这些机制后,我们更能明白农药中毒的严重性。我们应该特别警惕,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一旦有人出现农药中毒的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我们也应该更加尊重那些每天与农药为伴,努力守护我们餐桌的农民兄弟,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