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检查手段
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一项需要多方面考察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还需要借助一系列辅助检查方法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辅助检查方法。
体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体检过程中,医生会发现患者呼吸频率加快,达到每分钟30至40次。听诊时两肺会充满湿性音和哮鸣声。心尖部,第一心音会减弱并伴随频率加快的现象。不仅如此,在早期阶段,还可以听到舒张期的第三心音,形成所谓的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也会有亢进的表现。在血压测定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高血压,如果病情得不到缓解,血压会持续下降,甚至陷入休克状态。
接下来是实验室检查。血浆脑钠肽(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中的BNP(脑钠肽)是一个重要指标。BNP是由心室分泌的,检测血浆中的BNP水平对于判断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竭具有关键价值。如果检测结果正常,可以排除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心电图检查是另一个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心律是否失常。还可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X线检查能够显示心影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观察心脏的扩张程度和动态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并诊断是否出现肺充血。在X线影像上,由于肺动脉压力的增加,右下肺动脉可能会增宽。间质性肺水肿可能会进一步模糊肺野。KerleyB线,即肺野外清晰可见的水平线状影,是肺小叶间隔积液的表现,也是慢性肺充血的特征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查提供了更准确的心腔大小变化、心瓣膜结构和功能的信息。这一检查方法可比性高,能够估计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为诊断提供更为详尽的依据。
通过上述的多种检查方法,医生可以全面、准确地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