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的临床检查手段
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伤的临床检查方法深入解析
一、实验室检查
对于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伤,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1. 血液检查: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液涂片可能显示红细胞线性排列,大小不均,有时可见核细胞和嗜酸细胞增加。约70%的患者周围血液中可发现浆细胞或瘤细胞。若瘤细胞比例超过20%或绝对值超过2.0×109/L,应诊断为浆细胞白血病。血沉加快是此病的另一血液学特征。
2. 检查:象检查对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常增生活跃,瘤细胞分布不均,需多部位多次骨穿才能确诊。浆细胞系统明显增多,主要为多发性瘤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质地上都有独特的表现。
3. 血液异常球蛋白:高球蛋白是本病的显著特征之一,血浆球蛋白显著增多,电泳上显示单克隆峰状。免疫电泳示IgG亚型κ轻链单克隆峰。根据免疫电泳分析,本病可分为不同类型。
4. 尿本-周蛋白:这是通过肾小球在尿液中形成的多余轻链。虽然其存在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指标。
5. 尿液检查:通常会发现轻度或无蛋白尿,严重的肾功能损伤会导致血尿和管尿。
二、其他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意义重大,但敏感性不高。X线变化包括溶骨性病变、弥漫性骨质疏松症、病理性骨折和骨质硬化等。
2. 肾活检:光镜检查显示肾脏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沉积。电子显微镜观察则能看到基底膜、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下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伤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检查、血液异常球蛋白检测、尿液检查等;其他辅助检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和肾活检。这些检查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还能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