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肺心病:一场漫长的战斗
肺心病并非一蹴而就的疾病,而是从基础疾病慢慢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往往长达十多年,甚至更久。由于病程漫长,个体差异大,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常常伴随着多种疾病,使得其症状变得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或漏诊。
临床表现上,肺心病除了原有的肺、胸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外,主要表现为肺、心功能衰竭等器官损伤。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肺、心功能补偿期和肺、心功能丧失补偿期。
在肺、心功能补偿期,患者可能仅表现出基础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咳痰、胸闷、呼吸急促等。由于老年人肺功能下降,上述症状更为显著,更容易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当合并感染时,发烧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咳嗽、痰量增多,症状加剧。体征包括肺气肿征象、呼吸音减弱、偶尔干湿音或哮鸣音等。
进入肺、心功能丧失补偿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可能是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黏膜纤毛上皮细胞萎缩、脱落等原因诱发的。老年肺心病患者由于肺部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降低,更易发生继发性感染,从而引发呼吸衰竭。而心力衰竭则主要表现为右心衰竭的症状,如气急、心悸、尿少、腹胀等。
除此之外,肺心病还可能对肾脏、肝脏等器官造成损伤。轻者可能仅表现为BUN上升、蛋白尿,重者则可能出现少尿、无尿、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有时,消化道溃疡或大出血也可能是肺心病引发的并发症。
诊断肺心病并不容易,因为呼吸系统症状和循环系统症状常交错出现,早期难以确定是否有心脏病。诊断需要综合判断,收集完整的病史,结合体征、心电图、X线等进行诊断。
肺心病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也是对心理的考验。患者可能出现发绀、舌诊异常等体征变化,还可能引发肺性脑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应对这场漫长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