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左心耳封堵术中风预防的新选择
房颤,一个看似陌生的词汇,却暗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其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引发中风。统计数据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病率居高不下,而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更是正常人的17.6倍。长期以来,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中风的常规疗法,但部分患者因高血压等原因无法耐受或拒绝服用抗凝药物,使得中风风险持续存在。如今,一种名为左心耳封堵的新抗栓治疗技术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那么,什么是左心耳封堵呢?简单来说,就是堵塞左心耳,从源头上阻止血栓形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左心耳是房颤时血栓形成的主要场所。研究表明,90%以上的血栓形成都源于左心耳。只要将其堵塞,就能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从而大大降低中风的风险。
左心耳封堵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大腿上的股静脉进入,使用血管导管将阻塞器输送到左心耳。这个过程就像是给左心耳撑上一把伞,阻止血栓形成。整个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只需短期服用抗凝药物,避免了长期服药带来的出血风险、生活不便以及经济负担。
哪些患者适合左心耳封堵呢?有中风史、高出血风险以及对抗凝药物不耐受或不愿服用的患者都是其适应症人群。如果你符合这些条件,可以选择接受微创左心耳封堵手术,以降低房颤中风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必须由多学科高级专家进行充分评估后实施。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左心耳封堵也不例外。虽然主要的手术风险如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等发生率较低,但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操作要尽可能轻柔,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多个国际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疗效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口服华法林。左心耳封堵可以使中风、栓塞、心血管死亡率降低40%,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4%,栓塞风险降低60%。这意味着在适当的患者中,左心耳堵塞的效果等同于抗凝治疗。对于不适合长期抗凝和转律失败的患者来说,左心耳堵塞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左心耳封堵术的应用与推广,我们有望为房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