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的诊断:关键中的关键
大动脉炎的诊断,无疑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有时,我们在治疗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可能会质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在于诊断的失误。一旦误诊,后续治疗再努力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临床诊断的警惕点
对于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大动脉炎并不困难。尤其对于40岁以下的女性,出现以下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大动脉炎:
1. 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
2. 脑动脉缺血,颈部血管杂音明显。
3. 近期出现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上腹伴有二级以上高调血管杂音。
4. 低烧原因不明,闻及背脊两侧、胸骨旁、脐旁或肾区血管杂音,脉搏异常。
5. 无脉及眼底病变者。
二、明确的诊断标准
我们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0年的分类标准来诊断大动脉炎:
1. 发病年龄40岁以下。
2. 肢体间歇性跛行,活动时感到疲劳或不适,尤其是上肢。
3. 一侧或两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4. 上肢收缩压差大于10mmHg。
5. 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杂音。
6. 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局灶性或节段性,非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符合上述六项中的三项即可确诊。但需注意与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进行鉴别。
三、鉴别诊断要点
在诊断大动脉炎时,还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1.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见于男性,血管杂音位置高,全身无炎症活动。
2.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50岁后,伴随其他临床表现和动脉硬化特征。
3. 肾动脉纤维肌结构不良多见于女性,肾动脉造影显示其远端2/3及分支狭窄。
4.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多见于年轻男性,有吸烟史,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剧烈疼痛等。
5. 结节性多动脉炎主要累及内脏中小动脉,与大动脉炎有所不同。
6. 胸部出口综合征桡动脉搏动减弱,随头部、颈部和上肢活动而变化,伴有神经病和颈部X线肋骨畸形等症状。
掌握这些诊断要点,对于大动脉炎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希望广大患者能牢记这些诊断知识,为自身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