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 需注意术后功能锻炼
在骨折愈合的旅程中,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并防止关节僵硬。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
骨折的恢复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动运动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第一阶段,虽然骨折断端在12周内开始恢复,但它们仍然不稳定,可能会伴有轻微的侧移位或角畸形残留。运动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收缩放松运动,通过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方式,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上下关节的屈伸活动也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并逐步恢复残余畸形。例如,在尺骨和桡骨的双骨折情况下,经过复位固定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手指、手掌、肘关节以及肩关节的伸展运动。
随着恢复的进行,大约骨折后2-3周,肢体肿胀和疼痛会明显减轻。此时骨痂开始形成,裂初步连接。除了继续加强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也可以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从单一动作到几个关节的协同运动。对于使用牵引架的患者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驱动肢体活动。
进入第二阶段时,骨折已经达到了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已被拆除,但部分患者在早期运动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问题。必须继续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并配合中药外洗和按摩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快速恢复。虽然物理治疗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但主动运动仍是核心。
除了主动运动外,骨折的被动运动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按摩和活动关节。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肿胀的肢体,有助于消退肿胀;关节的被动活动则是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辅助活动,以促使患者更积极地参与锻炼。这对于早期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粘连以及关节囊挛缩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过程应温和,避免使骨折再次移位或加重局部创伤。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必须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应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同时应鼓励患者坚持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活动并严格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骨折能够顺利愈合,患肢功能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