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探索肾脏健康的奥秘:病因与发病机制之旅
让我们深入了解肾脏健康的奥秘,从病因到发病机制,一步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一、病因探索
1.先天性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这是儿童和青少年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主要原因。病变主要发生在肾动脉的中部或远部,通常涉及其分支。病变类型多样,包括内膜纤维增生、中层纤维增生、纤维肌肉增生和外膜下纤维增生。
2.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也是RVH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在10岁以上的女孩中很常见,男女比例1∶8。主要侵犯主动脉弓、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60%~70%累及一侧或两侧肾动脉。
3.其他因素:还包括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肾动脉瘘、肾动脉瘤、移植肾动脉狭窄等。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肾血管性高血压中,肾素的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起主要作用。我们可以使用Glodblatt经典模型来阐明其机制。
1.双肾单夹模型:类似于单侧RVH。一侧肾动脉血流减少,刺激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ATⅡ)增多后,会直接收缩全身小动脉,刺激醛固酮释放,引起水分和钠潴留。这种作用机制可以部分补偿对侧肾的压力性排尿,但最终会出现钠潴留,导致高血压。
2.单肾单夹模型:一个肾动脉被夹住,另一个肾被切除,形成孤立肾。这样,压力利尿钠的作用不再发生,导致钠潴留。反馈抑制了肾素的分泌。在急性期后,周围血浆肾素水平可能正常或降低。
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在RVH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一定作用。激肽在激肽释放酶激活后,可以促进前列腺素合成,扩张全身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促进水和钠的排出。
不同时期的肾动脉狭窄会导致不同的高血压表现。急性期时,肾动脉栓塞可能导致几分钟内出现高血压,此时大多数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可迅速有效地通过应用ACEI降低血压。而在过渡期,尽管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仍保持较高水平,但钠、水潴留已起作用,ACEI的应用仍然会降低血压,但速度会减慢。在慢性期,水、钠潴留和血容扩张可能会抑制肾素的分泌。
肾脏健康的维护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只有充分认识并理解这些因素,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保护我们的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