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篇章
针对此病的治疗,肾动脉成形术(PTRA)无疑是首选方法。当满足一定指征时,如高血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超过50%,肾动脉无钙化等,此术为最佳选择。治疗的目的是纠正肾血管性高血压,预防肾衰竭。对于不同的病因,扩张的疗效也有所不同,如肾动脉纤维肌结构不良的疗效最佳,动脉粥样硬化则稍逊。
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可考虑血管重建或自体肾移植。若患侧肾脏出现明显萎缩或肾功能严重受损,或肾动脉分支病变广泛,此时肾切除术或许是考虑的方向。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结合手术与肾动脉成形术,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当不适合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一个选择。尤其是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素依赖性高血压,β-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一种可能的治疗方式。但需要警惕的是,这类药物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功能肾的患者是禁忌,因为它可能会降低狭窄一侧的肾血压,增加健侧肾血流,虽然有助于降低全身血压,但也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
预后展望
血管造影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患者的狭窄呈进行性发展。更有甚者在28至56个月内,病变血管完全堵塞,这种情况需要高度警惕,尤其是那些存在视网膜病变和恶性高血压的患者。对于肾动脉狭窄进展的敏感指标,血清肌酐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元且复杂。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稳定的患者,或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存在禁忌症的人,可以单独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稳定肾功能,防止靶器官的损害。降压治疗对肾动脉狭窄的进展影响不大。近年来,泌尿外科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肾动脉狭窄的预后。例如,对于肾动脉纤维肌性病变,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术后大部分患者的血压会下降。而对于由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可以使用药物、经皮血管内成形术、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或手术等方式治疗。
对于肾动脉狭窄的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造影形态及功能等多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密切关注预后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