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慢跑:从娃娃抓起的健身
父母心同的愿景,除了孩子能生活得幸福美好,最朴素且普遍的愿望便是孩子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为此,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就应为其体格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年龄在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自然慢跑无疑是最值得推荐的健身方式。
慢跑,以其平稳缓慢的跑步形式,适应了3至6岁孩子的生理特点。运动时的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40至150次,正是这个年龄段幼儿适宜的心率范围。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肢体动作尚不协调,肢体力量较弱,平衡能力较差。跑时的步幅小、步频快,正是锻炼孩子平衡能力和肢体力量的有效手段。
教授孩子跑步并非简单之事,它需要如同走步一样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和陪伴。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同一位贴心的教练员。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助您一臂之力:
采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这是孩子刚开始学跑时的最佳方式。父母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模仿鹅、鸭等动物的步伐,让孩子在乐趣中学会正确的慢跑姿势,逐步达到步子大、落地轻的效果。
教会孩子用鼻子呼吸。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难做到这一点,因此父母可以先教会孩子口鼻呼吸,再逐渐过渡到完全用鼻呼吸。
根据孩子的体质强弱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跑步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初始阶段最好从几分钟开始,逐步增加时间。夏季的跑步时间可安排在清晨,而冬季则可适当晚一点进行。
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饭前或饭后立即进行慢跑。空腹时也不宜跑步,这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在慢跑前适当做些准备活动如体操、跳跃等是必要的。慢跑结束后,也要做些放松活动,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孩子的平衡能力尚在发育阶段,跑步时可能会显得头重脚轻,容易摔倒。但这并不应成为限制孩子学习跑步的理由。“因噎废食”显然不妥。只要父母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使他在运动中掌握一定的跑步技能,便能有效地避免风险。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编辑推荐:如何教授3-6岁儿童慢跑、儿童7岁前不宜穿气垫鞋、以及了解3-6岁儿童的动作发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