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才医 乳癌筛检偏低
乳癌筛检报告由国民健康局今日公布。据报告显示,去年国内共有50万名年龄在45至69岁的女性进行了乳房筛检,成功检测出1615名乳癌患者,其中零期与一期患者约占六成。国内妇女的乳癌筛检率依然偏低,仅有两成一,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的七至八成。
为了提升国内妇女的健康意识,国民健康局从去年开始扩大了妇癌筛检服务的范围。乳房筛检的对象年龄已经下修至45岁起,并且还包括40至44岁的高危妇女。这一举措旨在提高这部分高危妇女的筛检意愿。
国健局副局长孔宪兰指出,自99年1月1日至10月2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已有超过12万名年龄在45至49岁的妇女接受了乳房摄影检查。在这一年龄段的妇女中,共发现了419名乳癌个案,其中66.8%属于零期及第一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45至49岁的妇女正处于乳癌的高危年龄段。根据96年的癌症登记数据,国内乳癌发生年龄以60至64岁为最多,但乳癌的风险在45至49岁就已经显著上升。
台北长庚医院的外科及乳房外科主任陈训彻对该院的数据库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发现,在全民健保实施后的第一年,平均乳癌肿瘤大小从3公分下降到了2.7公分。在随后的几年里,肿瘤大小的变化似乎停滞不前,维持在2.7到2.65公分之间。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平均肿瘤大小为1.5公分。
陈训彻强调,这些数据揭示了国人普遍存在一种“有病才医”的迷思。许多人在面临疾病时才会寻求医疗帮助,尤其是经济、医疗条件相对弱势的群体。长庚医院近年来收治了不少晚期乳癌和子宫颈癌的新住民及原住民个案,这些案例中的患者往往因为缺乏筛检观念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妇产科主任刘瑞德也指出,一些新住民的配偶由于缺乏筛检意识,往往等到出现异状时才来就诊,但这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的子宫颈癌。这导致他们不得不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无法生育,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此文由网友『趁我还在.』至本站。在此提醒读者,仅供参考,请自行研判。如觉得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