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春季养生吃穿睡行秘籍
从中医的视角来看,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也是历代养生家极为重视的时期。这个季节,阳气开始生发,生机盎然,但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复苏、繁殖的季节,疾病容易流行。
在饮食方面,中医主张春季应以“吃多甘少酸”为原则。春季与肝脏的五行相应,容易发生肝气过旺的现象,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阻碍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食物则容易使肝气更旺,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健康的人无需特别进补,而对于有慢性病的人,应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及时咨询医师进行辩证调治,避免滥用补药。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等,并适当补脾,多吃鲫鱼、胡萝卜等。
在穿着方面,“春捂”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春天气候多变,人容易患病,因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早春时期,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适时增减衣物。“春捂”不仅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还能抗御外邪侵袭。对于婴幼儿、老人和孕产妇等特殊人群,“老病号”更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中风等疾病的发生。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捂得过多过厚,以免限制活动。
在作息方面,初春时节,人体阳气不足容易导致困乏。如果出现“春困”现象,可以通过调整作息规律来缓解。人们应该克制情绪,避免伤肝。若感到困乏,不妨睡个午觉消除疲劳。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补气补阳,如用茯苓煮粥或用莲蓉红枣煮粥等,以缓解春困现象。
在运动方面,春天的室外运动尤其重要。中医建议选择在室外运动以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的状态。入春后要加强运动锻炼,可选择跑步、打拳等运动让机体得到舒展。但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锻炼结束后要及时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若已经感冒则不宜参加体育锻炼,应多休息待痊愈后再进行锻炼。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注重养生防病,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