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癌症有哪些关联?北京疾控提醒:身体活动积极患癌风险降低
生命的活力在于运动,而运动是健康的最佳保障。从预防癌症的角度来看,规律的运动更是我们抵抗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我们,身体活动的积极性与患癌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许多慢性疾病一样,癌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身体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可控制因素。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
运动不仅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更是癌症预防的重点。超重和肥胖已经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保持积极的身体活动,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是维持健康体重、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身体活动呢?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者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组合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身体活动会更有益。我们还需要注意限制久坐时间,打断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状态。
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癌症的发生是由于正常细胞的生命过程被破坏。癌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并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侵袭。在这个过程中,身体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身体活动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如改善与癌症相关的指标水平、免疫系统功能和胃肠道功能等,都有助于抵抗癌症的发生。
研究已经证明,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包括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而且,患癌人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保持一定量的身体活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保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训练,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和疲劳。
让我们把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运动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无论是散步、骑车、游泳、跳舞,还是跑步、篮球、足球等,都是身体活动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限制看电视和其他电子屏幕的时间,选择走楼梯、走路或骑车通勤等方式来增加身体活动量。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运动来守护我们的健康,预防癌症的发生。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是我们抵抗疾病的最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