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太少、糖太多,营养观念走下坡
台湾营养界的观察:变迁与挑战
随着时光荏苒,台湾这片土地上的营养领域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最近这二十年,台湾营养界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国人的营养摄取又存在哪些问题呢?让我们一起。
提到台湾的营养大事,不得不提辅仁大学营养科学系主任、台湾营养学会秘书长骆菲莉的观点。她强调,“国人营养调查”是理解这片土地上营养摄取变化的关键。从国军膳食营养调查到全人口营养调查,经历了七次大规模普查,这些调查深刻地影响了国人营养摄取及饮食习惯。依据这些调查,每日营养素摄取量、饮食指针、指南等都得到了相应的规划。《国民营养法》的难产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一大挑战。
是的,尽管委托学校或研究机构进行了多次营养调查,但在《国民营养法》尚未通过的情况下,经费、人力、调查规模都面临不确定性,更有可能出现调查中断的情况。骆菲莉用美国和许多国家的对比强调了此法的重要性。例如,台湾的“食品营养成分数据库”主要由民间单位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负责,而美国和许多国家的则持续建构此类数据库,二者在完整度和食材分析数量上存在差异。这对于营养师和民众查看每日饮食量和营养有着极大的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高龄社会背景使得营养师在社区长照的功能界定成为此法的重要环节。
除了营养调查和《国民营养法》的挑战,营养标示也是当前营养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2008年,卫生署强制食品业者要标示营养信息。但骆菲莉认为现今的标示内容只是基本款,应该包含营养宣称和健康宣称。营养宣称如低钠、高铁、低胆固醇等,规划食品要符合特有的标准才能宣称。而健康宣称则是告诉消费者产品如何配合三餐,从中可以获取多少营养素,并依需求选择和辨识食品。骆菲莉强调,营养标示不仅要呈现营养素含量,更要让消费者有所感触,明智地选择食品。
在审视台湾的营养领域变迁时,我们不能忽视国人的营养摄取问题。蔬菜摄入不足、糖分摄入过多,这些都是当前国人面临的营养挑战。与此营养观念的培养和普及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让民众了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引导大家做出更健康的食物选择。
台湾的营养领域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进步。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改善国人的营养摄取问题,同时也需要关注营养领域的法规建设和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
由网友『Need you nowζ』投递本站,仅供参考,未经本站核实。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