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法之秋季养生
《内经》描绘的秋季特点解读与养生建议
《内经》描述秋季为“容平”之时,天气渐急,地气渐明。人们应顺应天地之变化,调整日常起居,注重养生。
一、秋季起居注意事项
进入秋季,气候渐转凉爽,应早早进入梦乡,以收敛人体精气。起床时间宜早,趁着早晨的凉爽,开始一天的工作与生活。避免在户外逗留过久,以免感受深秋风寒之邪。
二、秋季着装要点
秋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增大,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避寒。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秋季衣物的增添不宜过快,最好逐渐、少量增加,使人体保持适当的微冷状态,增加对寒冷的耐受力。这就是民间俗语“春捂秋冻”中所讲的“秋冻”的含义。
三、秋季宜增加耐寒锻炼
秋季是适应气候转变的过渡季节,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应适当增加耐寒锻炼。冷水浴是一项很好的选择,初洗时可以先用冷水泼洗面颊、手臂等,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部位,直至变为凉水。除此之外,户外晨练、爬山、慢跑等运动也可以增加人体的耐寒能力。
四、适宜秋季的运动项目
秋风送爽,人们经过一整个夏季的避暑,秋季成为重新开始身体锻炼的好时机。秋季运动最好选择具有安神宁志、帮助精神内敛功效的项目,如内气功、等。还可以选择稍微剧烈的运动项目,如打球、爬山、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以舒展筋骨、活动气血。运动时需注意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热或过凉。
五、秋季进食注意事项
初秋时分,气温仍高,应注意降温防暑,避免阳光久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及时补充水分。仲秋至深秋,燥邪当令,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此时应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饮食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助燥伤阴。
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耐寒锻炼,以维护身体健康。同时提醒广大读者,本篇为出版社合作文章,严禁转载。如有出版社图书合作需求,请联系电话:。秋天,这个季节,就像是自然界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场盛宴。气候逐渐变得干燥,正是滋养身体的好时机。应多摄取酸、甘、润的食物,如雪梨、蜂蜜、甘蔗等,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身体的干燥症状。
让我们来品味几款秋季食疗或药膳的诱人魅力。
首先是银耳雪梨红枣粥。将银耳泡软撕成小块,与雪梨、糯米、红枣一同煮制,待粥稠时加入白糖或冰糖调味。这款粥不仅口感甜美,而且具有滋阴润肺、美肤养颜的功效,是秋季的滋补佳品。
接下来是红枣莲子百合粥。将红枣、莲子、百合与糯米一同煮制,待粥快成时加入白糖或冰糖。这款粥清香可口,具有清心润肺、健脾补气的功效,适合干燥的秋季常服。
还有生地天冬粥和杏仁川贝粥,都是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制作的药膳,既美味可口,又具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在秋季,我们还需要关注易患疾病的预防。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容易流失,容易引起“秋燥”的症状,如嘴唇干燥脱皮、皮肤瘙痒等。空气干燥还会导致人体呼吸道黏膜对病毒等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我们需要及时添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增加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除了饮食和健康管理,秋季情志调摄也很重要。秋季万物由荣转衰,人们很容易产生悲愁伤感的情绪。我们需要保养神志、收敛神气,减少秋杀之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多参加户外活动,如爬山、徒步等,可以消除忧郁、悲伤的情绪,让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
秋天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身体健康的季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健康管理和情志调摄,我们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秋天。让我们在这个秋天里拥抱自然、关爱自己,享受这个丰富多彩的季节带来的美好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