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消费视窗)
在迈向“十四五”的征途上,我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为此,“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成为了重要的实施策略。
消费帮扶,不仅是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更是各地区、各企业积极落实的实际行动。随着新收获的农产品陆续上市,消费帮扶活动愈加活跃,展现出了别样的特点。
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太忠镇王家村,小香蕈种植合作社的门口,村民们正忙着交售新采的小香蕈。这些鲜嫩的小香蕈将被送往昆明,最终走上百姓的餐桌。浙江大学科研攻关的成果高山小香蕈,在这里实现了人工种植,经济价值极高。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销路一度成为种植户们的难题。幸运的是,云南省司法厅机关驻村工作队利用定点采购、爱心消费帮扶等方式,成功打开了销路,让种植户们松了一口气。
类似的故事在多地频繁上演。消费帮扶已经成为带动脱贫地区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例如,在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的寨上村,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及时伸出援手,解决了辣椒销售的困境;在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的文沧村,也是通过消费帮扶,短时间内售出了大量葡萄。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云南,其他省份也在消费帮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除了帮助销售,消费帮扶还在壮大产业、培育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为例,通过地理标志保险项目的落地、开设线上自营店等措施,崇礼蚕豆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不断增长,品牌效益也持续提升。同样,在邢台市威县,大力发展梨产业,不仅让村民的年家庭收入有了显著增长,还建成了标准化的梨园,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融合和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各企业的参与也至关重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在消费帮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通过购买脱贫地区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脱贫群众增收,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这种互利共赢的协作模式,为消费帮扶注入了新的活力。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桥梁。通过购买脱贫地区的产品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增加收入的也为各地区、各企业提供了合作发展的机会。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值得我们继续推广和深化。随着更多的地区和企业加入到消费帮扶的行列中来,我们相信,乡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金秋时节,果香四溢的薛城丰景:线上直播助燃乡村货郎事业腾飞
随着金秋时节的到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的维恋有机猕猴桃种植园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在田野之间,乡村货郎吕海涛正在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直播。在这两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他成功卖出了191单有机猕猴桃,销售额突破两万元。
薛城区的吴庄村党支部书记、山里红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裕朋表示:“乡村货郎”一般由机关干部担当,每次走进种植园直播都能吸引众多粉丝前来采摘,宣传效果超乎预期。不仅如此,薛城区的乡村货郎事业还承载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前身“扶贫货郎”曾作为山东省脱贫攻坚消费扶贫的典型案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销售消费扶贫农副产品做出了重要贡献。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扶贫货郎”华丽转身为“乡村货郎”,借助短视频和直播间公益助农带货,自开播以来销售额已突破二百五十九万元,销售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超过三十二万单。
今年,薛城区更是积极开拓新市场,先后在上海十多个小区开展“送货到门口”服务,并与五家大型商超合作进场销售,累计销售额达三十一万七千元,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销路。这样的举措不仅促进了城乡协作,更推动了区域间的共同发展。
在消费帮扶的道路上,山东与重庆两省市更是携手共进,打造鲁渝消费协作的“升级版”。重庆市巫山县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了一场品牌营销推介活动,成功对接了脆李白兰地生产线。开州区、武隆区等多个区县也在山东省设立了消费协作专馆,进一步推动两地间的经济合作。
而在山东省东营市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结对帮扶中,双方通过东西部协作帮扶实现了互利共赢。东营市商贸公司统一采购推广酉阳产品,推动黄河大闸蟹、广饶面粉等特色产品与酉阳产品相互经销,形成了消费帮扶的新路子。这些举措不仅展现了消费帮扶的力量,更展现了鲁渝两地在共同发展中携手共进的精神风貌。
对此进行了报道并称赞了这一系列举措的积极影响和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