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生活百科 2025-04-18 19:33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江西省养老服务条例的出台与实施

江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西省养老服务条例》,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一《条例》的通过,标志着江西省在养老服务事业上的重要突破,为当地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江西省的老年群体呈现出增速快、空巢化、失能失智老人多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条例》的出台可谓是恰逢其时,旨在解决养老服务中的“三难”问题,即用地难、用人难、用钱难。

针对用地难问题,《条例》强调要像规划学校和医院一样保障养老服务用地。在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人均用地标准、规划原则、闲置资源利用、居住区配套建设等具体要求,以保障用地的稳定供应。

针对用人难问题,《条例》专门设立一章,对人才培养、培训、技能等级认定、奖励或补贴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养老服务事业。

而对于用钱难问题,《条例》则从法律上明确建立稳定而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这不仅包括稳定的经费投入,更要确保这些投入能够产生实效。

江西省的养老服务事业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江西新余渝水区特困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智能管理平台,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这里不仅收住了特困失能老人,还为社会失能老人提供了养老服务,展示了江西省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积极和成果。

《江西省养老服务条例》的出台,为江西省养老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画上了“硬杠杠”。这一《条例》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江西省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立法成果的背后,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民政厅、司法厅等多部门的密切合作,是各方共同参与、广泛听取意见的结果。这一《条例》的出台与实施,标志着江西省在养老服务事业上的全面升级,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这也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任新华强调:“特困失能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养老需求具有刚性,因此立法工作必须体现出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进一步解释道,最初《条例》的初稿中仅笼统地提及加强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缺乏对特定群体的针对性关怀。但经过多次修订和深入,现在,《条例》已明确表达了对特困失能老年人的特别关注。

任新华指出,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大力支持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机构的建设和改造。这一变革体现了我们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和坚定的社会支持。

为了打通农村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江西一直在行动。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江西已在农村建立了13120个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了77.6%的行政村,直接惠及了160万老年人。这一显著成果被江西写进了新的《条例》中,意味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从而促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布局。

《条例》还鼓励利用闲置的校舍、集体用房、民房等资源,在行政村和较大的自然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并建立健全相关的经费保障和运营管理制度。这一举措旨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和贴心的服务。

刘永亮表示:“《条例》的亮点在于其细节丰富,具有极强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确实,《条例》对养老服务设施的位置做出了详细规定,比如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当安排在合理位置,最好是低层,如果因特殊原因需要安排在二层以上,那么必须设置无障碍电梯,绝对不可以安排在地下层、半地下层和夹层。

那么,“居住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条例》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一个以居民步行五分钟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划分的范围。这样的具体规定使得《条例》在执行时更为明确和到位,确保了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养老服务。

《条例》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对特困失能老年人的特殊照顾。它的出台将极大地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为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上一篇:夏季减肥难?减肥不吃这3种食物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