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称蔡徐坤专辑预售涉嫌违法
未明确标注交付信息的音乐专辑引发的权益争议
近期,关于某热门艺人预售专辑的交付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在QQ音乐等平台上,消费者在购买时并未在显著位置看到关于“先收费、后期交付”的分批发歌模式的提示,也未明确标注剩余歌曲的具体交付时间。这一做法被律师指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事件背后涉及到的法律依据和争议点尤为突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商家应当全面、真实地告知商品或服务的所有情况,特别是交付方式、时间等关键信息。尽管部分粉丝认为专辑歌曲名称已经暗示了分批发布的意图,但法律对此有明确要求商家必须明示而非暗示,若没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即构成违规。
在这起事件中,音乐平台和艺人工作室都被认为是责任方。音乐平台作为销售方,需要对其销售的产品负有监管责任,对于未标注风险提示的行为需承担连带责任。而蔡徐坤工作室在宣传过程中未说明分批发歌的具体规则,也没有尽到合理的告知义务,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蔡徐坤方面紧急上线了5首新歌以回应质疑。这些新歌中包含了旧歌的改编版本以及时长仅48秒的纯音乐作品,引发了消费者对于专辑质量的进一步质疑。对此,律师强调,无论消费者是否主动维权,销售方的违法行为都是客观存在的。
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公布对此事的调查结果。但这一案例已经成为娱乐圈预售模式合规性的重要参考案例。许多消费者和音乐行业人士都在关注此事,希望能推动音乐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事件也提醒广大商家特别是娱乐行业从业者,在进行预售或推广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全面、真实地告知消费者相关信息,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也应提高警惕,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主动维权。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