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揭示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分子机制

生活百科 2025-04-19 15:10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自然》期刊于7月28日晚发布了一篇题为《在人源NMDA受体上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这一重要发现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特别是衍生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抑郁症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精神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亿患者正在经历这种疾病的折磨。长期以来,针对抑郁症的治疗药物一直缺乏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在2019年,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被投入临床使用,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抗抑郁领域近几十年来的重大突破。

以其快速起效的特点,能够在短短几小时内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等症状,甚至能够减弱自杀意念,对于难治性抑郁症也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此它所带来的分离性幻觉、成瘾等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全球众多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副作用更小且能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竺淑佳研究员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NMDA受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他们指出,抑郁症并非简单的心理疾病,而是患者脑区内部发生了生理变化,大脑突触受损。NMDA受体是一类兴奋性谷氨酸受体,可调节大脑神经突触的可塑性。能够通过抑制NMDA受体通道活性,参与突触传递及突触可塑性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恢复慢性压力导致的皮层与海马区域的突触损伤。

竺淑佳,这位出生于1984年的年轻科学家,已经从事NMDA受体研究十多年。两年前,她将视线聚焦到与NMDA受体结合的分子机制上。在她看来,攻克疾病的关键在于对基本生物学机制的。她希望通过研究,推动多种医学手段的精准介入,包括药物、物理以及心理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冷冻电镜技术,“看到”并确认了在NMDA受体上的结合位点。他们还通过电生理功能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阐明了与NMDA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这一研究不仅解决了NMDA受体结构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还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推动。

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家对此表示高度认可,认为这项研究非常及时,为理解临床上已知的改变结合特征的病人突变提供了重要信息。结构生物学家张明杰院士更是认为,这一突破性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有望催生临床表现更佳的抑郁治疗新药组合。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竺淑佳研究组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罗成研究组合作完成。这一研究的成果不仅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整个科学界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