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霉菌汗疹来作乱 预防有撇步
随着夏季的脚步日渐临近,烈日逐渐炽热,太阳也愈发提早升起,晚些落下。夏季与冬季的寒冷干燥不同,它带来了闷热潮湿的天气和强烈的紫外线,这也使得皮肤病的发生率随之改变。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夏天常见的皮肤病。
夏天是霉菌感染的高发季节。霉菌感染在脚部被称为“足癣”(也称香港脚),在指甲或趾甲则称为“甲癣”(即灰指甲)。还有发生在鼠蹊部或臀部的“股癣”,发生在身体躯干的“体癣或汗斑”,以及发生在头部的“头癣”等。这些霉菌感染疾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于滋生,因此夏季是它们最喜欢的季节。
为了避免霉菌感染,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 避免穿着紧密不通风的鞋袜或衣物,避免大量流汗后闷住。
2. 沐浴或碰水后,应确保身体尽量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特别是身体褶皱处。
3. 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衣物鞋袜,以防传染。对于家里感染者,其衣物鞋袜应分开清洗。
4. 容易流汗的体质,可以适度使用爽身止汗剂,并加强清洁。
5. 一旦出现症状,避免随意使用含有类固醇的药物,以免加重症状。
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汗疹或热疹(也称痱子)也是夏季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这种病名的由来就可以知道,它的发作与闷热流汗有关。当大量流汗时,由于排汗不良,汗水在汗腺内积聚,导致汗液漏至皮肤内引发炎症形成汗疹。
汗疹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在前胸与后背的躯干部位,因为这些区域通常会被衣服覆盖,在闷热的天气里更容易导致汗腺堵塞。为了预防汗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出汗机会、穿着宽松吸汗衣物、使用痱子膏、减少摩擦,对于卧病在床的老人,要勤翻身保持通风。
炎炎夏日里紫外线指数相当高,皮肤过度暴露在太阳下会被紫外线灼伤。这与烫伤情况类似,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若紫外线持续照射并破坏到真皮层,就会出现起水泡、有渗出液的二度灼伤症状。避免晒伤的重点是防晒。出门前应该擦上足量的防晒乳液(能预防UVA和UVB的)、戴帽子、撑伞等。长时间外出游玩时,还需要适时的补擦。
对于晒伤的处理,原则上轻微的症状并不需就医,但应施以正确的护理方法。避免使用偏方以免加重症状。如果皮肤有伤口、刺痛、长大水泡、发烧等,则建议尽快就医。晒伤部位可以先用毛巾包冰块或冷饮冰敷以镇静降温,并加强保湿,可以选择含有燕麦芦荟等保湿镇定成分的产品。晒伤后的皮肤会变得较为敏感,所以尽量避免化妆以免增加皮肤负担,并要加强防晒以避免加重症状。夏日来临,阳光热情似火,但也可能带来一些皮肤上的困扰。对于皮肤颜色较浅、或有特殊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的患者,以及服用光敏感药物的人群,阳光似乎总是格外敏感,仿佛轻轻一触便能引发皮肤的反应。对于这些朋友来说,防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阳光最为毒辣的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建议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出门,请务必做好防晒措施。除了物理防晒如遮阳帽、遮阳伞,也别忘了涂抹防晒霜,以阻挡紫外线的伤害。
夏季,气温升高为蚊虫提供了繁殖的温床。蚊子、跳蚤、臭虫等小生物一旦叮咬,皮肤局部便可能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水泡。一些特殊的蚊虫叮咬过敏反应更为严重,可能引发全身性的过敏反应,这时应及时就医。
除了常见的蚊虫叮咬,夏季还有一种名为隐翅虫的皮肤炎需要特别注意。当隐翅虫停在身上时,若被打死,其黏液或分泌物可能引发皮肤急性过敏反应。对待隐翅虫最好的方式是轻轻挥走,避免直接接触。
对于如何预防蚊虫叮咬,也有一些小建议。外出游玩时,记得擦防蚊液并穿着长袖长裤以防蚊虫叮咬。一旦被叮咬,可以擦些止痒药,但避免用力搔抓以防伤口感染。
夏日高温闷热,细菌繁殖迅速,青春痘和毛囊炎等皮肤问题也容易出现。青春痘和毛囊炎初期可能只是轻微痒感,但如果发炎严重,就会疼痛甚至化脓。预防这些皮肤问题,需要加强清洁,并穿着棉质或快速排汗的衣物,同时避免熬夜和食用油炸、过甜食物。
除毛用具的使用也需要注意。由于使用部位靠近毛囊根部,容易造成毛囊组织破坏,因此除毛用具应经常清洁并消毒。刀片生锈或滋生细菌都可能引发皮肤问题。
炎炎夏日虽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用心照顾自己的皮肤,注意以上细节,就可以避免许多皮肤病的发生。愿你在夏日的阳光下过得美丽又健康。
文章来自网友『旧街古人』的分享,仅供参考。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或者引起了您的兴趣,不妨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同时请注意,文中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