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繁忙的都市里,一名体型肥胖的网络工程师因昼夜颠倒的工作模式,让他的生活节奏变得混乱不堪。这名年仅三十多岁的男子,因高血压而面临巨大的健康危机。原本用来维持生命的降压药物,由于不规律的服用方式,竟然在短短一个月里被他当作两个月使用。这种服药的不顺从最终导致了一场严重的呼吸急促,甚至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在医院里,他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检查发现,他的下肢出现了水肿,心脏扩大并伴随着心律不整,进一步引发了急性肺水肿。经过医生的紧急治疗,他才得以逃脱死神的魔爪。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变化大,是心脏衰竭的高发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个季节尤为危险。国泰综合医院的心脏内科专家周柏青医师提醒广大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是避免急性心脏病风险的关键。
心脏衰竭的早期信号包括下肢水肿、气喘和疲倦等。周医师解释道,秋冬季节是心脏衰竭的高发期,下肢水肿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腿部血液回流困难,再加上心脏功能不佳,导致体内水分滞留,最终引发双侧下肢水肿。心脏衰竭还可能引发咳嗽、喘症等现象。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呢?周医师指出,诱发心脏衰竭的原因众多且复杂,包括心脏血管问题、心脏肌肉病变、心脏瓣膜异常等。除了这些先天性因素,后天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如抽烟喝酒、高盐高油的饮食习惯、紧张的工作状态等。特别是高血压,其发生率正逐渐年轻化,长期疏于照护将大大提高心脏衰竭的风险。
研究表明,若血压控制良好,可减少50%的心脏衰竭机会。周医师强调,控制血压是确保心脏健康的关键。高血压有时并无明显症状,必须定期量测血压以尽早发现治疗。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应尽快就医寻求适当的治疗。
对于心脏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除了必备的利尿剂外,使用ACI/ARB型的降血压药物可减少心脏的负荷。规律服药是降低高血压合并心脏衰竭风险的关键。研究发现,未规律服药的半年内复发率高达5成。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若经医师评估不用吃药,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让血压恢复正常。但一旦需要服用降血压药物,患者必须严格遵守医嘱,避免自行停药,以免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
面对心脏衰竭的威胁,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控制血压、规律服药、调整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脏衰竭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心脏健康,远离疾病困扰。
《水肿疲倦警讯 防心脏衰竭控好血压》由网友『我想发光i』至本站。请读者自行研判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