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自费给高三毕业生发礼物
近年来,多地高三班主任在毕业季选择自费为学生准备礼物,成为了让人暖心的一道风景。以下是关于这一现象的典型案例及其特点梳理。
一、礼物类型与形式
这些礼物可谓是别具一格,充分展现了老师们的巧思与深情。
1. 个性化定制礼物:有的老师提前让学生列出心愿清单,按需采购物品。从文具、生活用品到印有学生姓名和祝福语的可乐、小熊等专属礼品,无一不体现老师的关爱与呵护。
2. 寓意型物品:袜子寓意“金榜题名”,糕点象征“高中状元”,连号百元红包则寄托了老师对学生们的期望和祝福。
3. 纪念礼包组合:还有老师精心组合多种物品,如手链、胸针、水杯、奖牌等,形成毕业礼包,为毕业仪式增添一份特别的纪念。
二、投入成本
老师们的投入成本因个人情况而异,多数在千元至数千元不等。更令人感动的是,有个别老师甚至花费一个月的工资来为学生购置礼物。这些礼物的资金来源均为教师个人承担,未使用班费或学校经费。
三、时间节点与目的
这些礼物通常在高考前夕(5月下旬至6月初)或毕业典礼期间发放,正值学生们人生的重要时刻。教师们普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学生成长的祝福,同时为高三生涯留下独特回忆。正如温州某班主任所言:“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传递节日般的喜悦。”吉林的教师则称之为“三年一劫”的纪念性付出,可见其深意。
四、学生与教师反馈
对于这份意外的惊喜,学生们多表现出感动与感激。有的班级集体呼喊“谢谢秀敏姐姐”,有的则以合唱《晴天》回应老师的心意。老师们则表示,虽然存在经济压力,但看到学生们的感动与成长,一切都值得。她们普遍认为这份经济投入是一种情感表达,每一届都会坚持这一传统,延续这份师生情。
这些高三班主任自费为学生准备礼物的行为,不仅是一份物质的馈赠,更是一份深深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教师们对学生的关爱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