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如何更好地诊疗治病(大健康观察聚焦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医学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大背景下,叙事医学的理念在中国各大医院得以广泛推行。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推广叙事医学,我们有幸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就叙事医学的内涵、本质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深入。
在商洪才的解读下,叙事医学不仅仅关注患者的病痛,更重视他们的心理体验。正如他所言,叙事医学的本质在于再现患者的疾病故事,通过医生的倾听和关注,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信任与共情。这一理念与中医的诊疗思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采集患者的诊疗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更深入了解其情志、社会环境因素等,以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可见,叙事医学与中医的诊疗方式在理念上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
商洪才指出,叙事医学涉及诊疗的整个环节,并不仅仅是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抚慰。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获取足够的信息了解患者的担忧,并通过提问、访问等方式与患者密切合作,解决患者面临的叙事困境。这其中涉及的六大原则获取、提问、访问、评估、应用、协助,都是医生在诊疗中需要遵循的重要步骤。
获取,是医生深入了解患者担忧的关键。医生需要进入患者的世界,倾听他们心中的故事,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提问,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担忧进行叙事性和临床性的思考。访问,则是医生通过文献检索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与患者进行交流,共同构建叙事。评估,则是评估信息的质量,医生需要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对信息来源进行质量评估。应用,则是将所获知识应用到实际诊疗中。而协助,则是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商洪才强调,叙事医学并不是单纯的心理抚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医生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治疗行为,确保每一个决策都是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叙事医学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商洪才对于叙事医学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理念。在他的引领下,我们相信叙事医学在中国会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医疗服务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当我们深入证据时,便会意识到其背后隐藏的故事。科学在生成证据的过程中,充满了主观性,如同繁星点缀的夜空。在这个过程中,医疗实践领域不应过度神话科学的地位,而忽视患者个人的经历与叙述。这是因为每一个证据的背后,都可能蕴含着患者的心声和经历。就像那汩汩流淌的溪流,汇聚成我们口中的科学证据。
应用这些证据于临床,如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做出明智的判断,而非仅仅依赖检查结果。检查只是辅助手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考量。就像阳光下的阴影,我们不能因为阳光照亮了某个角落就忽略了阴影的存在。检查结果阳性并不代表一定患病,而阴性结果也不意味着健康无忧。在治疗方面,研究报告中的结局指标多样,既有患者自我报告的结局,也有疾病导向的结局。我们需要从中筛选出与疾病最相关、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的结局指标。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决策,如同编织故事的线索,直接影响患者的未来走向。这一刻的决策,便是转折的关键节点。医生与患者的叙事交融,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篇章。
协助患者进行决策的过程,是叙事与证据完美融合的过程。医生在诊断时,将证据融入以关心为中心的护理之中,在叙事语境中嵌入数据,帮助患者理解证据如何与他们的经历紧密相连。这不仅能从患者的视角提出问题,还能帮助医生理解如何以对患者有意义的方式传达信息。在治疗决策中,医生传递风险信息,解释不确定性,让不确定性在叙事框架中得以定位和理解。就像画师在画布上描绘风景,既要展现宏观的构图,又要注重细节的真实和情感的流露。东直门医院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将叙事医学融入日常运作之中。他们不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叙事医学的方法,而且在医学教育和研究中也强调叙事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医生和医护人员掌握叙事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患者的情感和需求。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记者对于叙事医学在中国的推广传播情况提问时,可以进一步了解各医院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进行叙事医学的实践和推广。同时如何在不同地区的医院中实现叙事医学的有效整合与应用的具体方法和发展策略等更深入的议题。通过了解这些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叙事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