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让人痒到受不了!皮肤科医师3招预防大发作
面对荨麻疹这一恼人的皮肤困扰,许多人在面对反复发作的红肿、瘙痒时感到无所适从。当皮肤真皮层的巨大细胞活化,发布组织胺等发炎物质,荨麻疹便会出现,表现为血管扩张的红色膨疹、组织液渗出变多的水肿,以及难以忍受的瘙痒。急性荨麻疹往往与食物如虾、蟹等带壳海鲜有关,尤其是那些不新鲜的海鲜,它们会释放大量的组织胺,导致皮肤红肿膨疹。慢性荨麻疹却常常让人捉摸不透,即使戒掉了可能致敏的食物,它仍然会不定时发作,且症状持续超过六周。情绪压力大时,发作机会更频繁,让人备受困扰。本期我们邀请了专精皮肤诊断的刘汉南医师,分享减少荨麻疹发作的养生之道。
据统计,有约1%的人口患有荨麻疹,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困扰。对于急性荨麻疹,常见的诱因包括食物和药物,如海鲜、坚果、牛奶、芒果、糯米等。而对于那些莫名其妙的慢性荨麻疹,大部分与食物或药物无关,而是与免疫系统过度激烈有关。为了帮助慢性荨麻疹患者了解症状的严重度以及改善的进度,建议连续一到两周记录荨麻疹发作时的膨疹数量和搔痒程度。
荨麻疹的发作常常让人痒得难以忍受。为此,皮肤科医师提出了以下三招预防大发作的建议。每天记录搔痒分数可以作为医师治疗的参考。避免待在炎热的环境,避免从事会让身体过于温暖的活动和饮食,例如泡汤、烤三温暖、喝酒、吃麻辣锅等。一旦皮肤开始出现红肿痒,可以先服用抗组织胺的药物,并用冰块、冰饮料或冷毛巾来冷敷以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知道如何缓解症状非常重要。一旦发现皮肤开始出现症状,一定要避免用力搔抓以免恶化。除了服用抗组织胺药物,还可以用冰块冷敷来收缩血管,降低症状的严重度及减少发作面积。日常生活中,不宜待在过热的环境,也不宜从事会让身体过于温暖的活动和饮食。对于少数对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寻求注射的针剂来减轻瘙痒感。
需要注意的是,当荨麻疹发作时眼睛或嘴巴出现血管性水肿时应及时就医。大部分的荨麻疹发作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约有部分会在一定时间内自然痊愈。患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自体免疫疾病、甲状腺疾病或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慢性荨麻疹的困扰。如果皮肤同一位置的荨麻疹持续超过24小时未消退,应注意可能是荨麻疹性血管炎的表现并寻求医生的帮助。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可能与血液肿瘤疾病有较高的相关性但这仍需进一步证实其关联性目前的治疗指引并未建议慢性荨麻疹患者做详细的癌症筛检。为了降低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日常保健措施如随身备抗组织胺药物冷敷避免过热等这将有助于降低对日常生活和睡眠的困扰并提高生活质量。(注:文章中提及的数据和研究结果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专业医师。)标题:荨麻疹防治宝典:皮肤医师刘汉南的三板斧
作者:小文件值班医师刘汉南,台北荣民总医院皮肤部资深医师、《美国皮肤病理杂志》资深编辑,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皮肤部主治医师,兼任台湾皮肤科医学会常务监事。他擅长于皮肤诊断、皮肤美容及防治,特别是在皮肤免疫学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天,他为广大荨麻疹患者带来福音,分享三大招数预防荨麻疹大发作。
值班医师刘汉南介绍道,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症状让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预防荨麻疹的发作,他总结出以下三大招数,帮助患者摆脱病痛困扰。
第一招:科学诊断,精准治疗。刘医师强调,正确的诊断是防治荨麻疹的关键。患者应选择专业皮肤科医师进行诊断,并根据个人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第二招:注重皮肤护理,预防疾病复发。刘医师指出,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物质接触皮肤,是预防荨麻疹的重要措施。患者应根据自身肤质选择合适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劣质化妆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充足睡眠等,以降低荨麻疹复发的风险。
第三招:增强免疫力,提升皮肤抵抗力。刘医师强调,免疫力是预防荨麻疹的重要防线。患者应加强营养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坚果等。保持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升皮肤抵抗力。
刘医师提醒广大荨麻疹患者,如果感觉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如果您在防治荨麻疹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专业医师,共同守护您的皮肤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荨麻疹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