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救助制度提升救助速度(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⑤)

生活百科 2025-04-20 05:16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天津市民政局兜底保障基本民生,迅速响应救助需求,致力于解决低保家庭的生活困境,为滞留人员提供及时救助,并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减免医疗费用。他们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困难群众的影响。

周佳新,作为天津市津南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的日常工作充满了挑战与温情。每一次弯腰、搬起、上肩,扛起物资的动作都显得那么熟练和坚定。今天,他再次走访了部分低保家庭,为他们带去关爱与帮助。

在丰达园社区的韩女士家中,周佳新详细询问了韩女士女儿术后恢复的情况,了解到其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每月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民政局在了解情况后,迅速为韩女士申领了低保金和临时救助资金,并告知她还有一项社会救助专项资金可以申请,最高可申领5万元。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会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物资、资金帮扶及心理疏导。

离开韩女士家后,周佳新又前往新业里社区的曹女士家中。曹女士的孩子患有恶性肿瘤,已经化疗两年多,加上父亲也患癌,一家人生活得十分艰难。今年初,津南区遭遇疫情,让曹女士倍感焦虑。幸运的是,她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民政局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取得了联系。周佳新告知她,除了找网格员求助外,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留言,工作人员会及时联系志愿者提供帮助。这个平台自去年底推出以来,大大提高了社会救助效率。

津南区民政局还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统一存储于大数据平台。对于特困人员的医疗费用问题,《津南区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救助比例和方式。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津南区民政局与医院、急救中心紧密合作,开通了绿色通道和急救通道,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目前,绿色通道已成功为数十名困难群众解决了紧急就医问题。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天津市民政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决心和成效。为了迅速应对急难型临时救助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津南区民政局积极行动,建立了公益性资金,为符合条件的民政在保对象提供及时援助。当这些家庭面临突发的医疗需求时,其家属可以先行获得最高达两万元的医疗费用垫付,这一措施体现了“先救治后结算”的关怀理念。

在2020年疫情严峻的时刻,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和货车司机因各种原因临时滞留,生活陷入困境。天津市民政局迅速反应,公布了各区民政局的社会救助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救助标准。对于那些在生活上遇到严重困难的流动人口,无需繁琐的居住证手续,急难发生地的街道、乡镇或区民政部门将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给予他们必要的临时救助。

津南区的周佳新向我们讲述了这一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当该区于今年1月8日发生疫情并划定封管控区后,区民政局的求助电话从未停歇。工作人员们昼夜不息,坚守在电话旁,确保每一个求助电话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那么,接到求助电话后,他们是如何迅速展开救助的呢?周佳新带领记者参观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和救助管理站。

在辖区内人员求助时,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高效运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平台电脑会自动显示求助者的居住地址以及所属社区或村的网格员、民政专干信息,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求助者,并为其提供送菜、送药等援助。

而对于辖区外的求助者,主要是外来务工临时遇困人员以及因疫情滞留的货车司机,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调动志愿者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周佳新提到,救助管理站在疫情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滞留人员解决住宿问题,还设置了免费理发区、休闲活动区等,并有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的保洁工作。

周佳新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本详细的工作日志。在疫情期间,津南区民政热线共接听了450余个求助电话,网络平台求助300余个。为7名临时遇困的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发放了保暖物资和食品,充分展现了应救尽救的救助原则。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无数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和用心用情的工作。这也离不开制度机制的保障。津南区民政局通过建立公益性资金、优化救助流程、加强平台建设等措施,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上一篇:夏天吃什么鱼好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