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生活百科 2025-04-21 07:47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便迎来了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达最热的时期。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已经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一、简介

小暑时节,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接近30度,时常能感受到热浪袭人。暴雨也在这个时节光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小暑时期正值台风来临之际,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都有相关的记载和经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二、三候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温风就是热风,人们仿佛置身于天地间的大蒸笼中;蟋蟀在穴中面壁,不能外出;老鹰则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三、气候变化

小暑期间,中国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26℃。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能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情况。而在西北高原北部,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的景象。小暑时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出现高温少雨天气。雷暴是小暑时节的一种剧烈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四、农事

小暑前后,农业生产上主要忙于田间管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需要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中稻已进入孕穗期,应适时施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需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并适时防治病虫。

五、养生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们容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保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灵枢?百病始生》中提到“喜怒不节则伤脏”,因此夏季养生应重点突出“心静”二字。由于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人们在饮食调养上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饥或过饱。

小暑是夏季的重要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人们应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注意养生和保健,确保身体健康。在这个时节里让我们享受夏日的热情与活力同时也注意身体健康与自我保护。《素问痹论篇》中有一句名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句话所蕴含的智慧便是饮食应当有所节制。当我们谈到小暑时节,更应当注重饮食卫生和选择。因为夏季饮食不洁往往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罪魁祸首。

在小暑时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滋生快,若摄入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导致腹痛、吐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昏迷或生命危险。小暑期间的饮食应以清洁新鲜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长于水岸泥窟之中,小暑前后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来说,小暑时节是缓解期的重要时期。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功效。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食用黄鳝尤为适宜。黄鳝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黄鳝还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疗效。

民间传统中,小暑时节还有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Vc、钾和膳食纤维的含量较为丰富。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尤其适合夏天食用。将鲜藕以小火煨烂后切片,加入适量的蜂蜜,可制成美味的藕片,具有安神入睡的功效,对于治疗血虚失眠有一定效果。

关于小暑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和谚语。比如“小暑食新”,即在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品尝新的食物;“小暑小禾黄”,描绘了农作物在小暑时节的生长景象;还有关于小暑与气候关系的谚语,如“小暑温暾大暑热”、“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等。这些谚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智慧。

小暑时节不仅要注重饮食卫生和选择,还要了解并遵循一些传统习俗和谚语,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度过一个舒适愉快的夏天。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