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到底要不要管?
介绍颈动脉斑块的真相:了解、应对与预防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在体检时发现了颈动脉斑块的迹象。这一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专属的健康问题,如今正逐渐年轻化。当听到“颈动脉斑块”这个词时,大家往往会联想到血管堵塞、脑梗等严重的健康隐患,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尊敬教授,为我们详解颈动脉斑块带来的健康挑战。
一、警惕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颈动脉,顾名思义,是头部和颈部的主要供血动脉。当我们在说颈动脉搏动时,其实是在描述急救时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刘教授指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等症状时,需要特别警惕,因为这些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表现。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出现过类似症状的人,更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颈动脉斑块的成因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其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动脉内膜开始出现病变,逐渐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不仅会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还可能破裂脱落,造成急性脑梗塞。刘教授强调,虽然斑块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并不是说所有斑块都会引发严重事件。
三、正确认识颈动脉斑块
虽然颈动脉斑块让人担忧,但刘教授表示,大部分斑块并不会立即导致脑梗塞。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保持冷静并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实际上,许多颈动脉斑块并不需要医疗干预。重要的是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不论是否有症状,不论血脂是否异常,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都应就医进行专业评估。
四、如何判断斑块的稳定性
超声报告是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重要依据。刘教授强调,如果超声报告显示斑块回声不强、存在血栓或纤维帽不完整等情况,这通常表明斑块不稳定,产生梗塞事件的风险较高。患者需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治疗。
颈动脉斑块虽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但只要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评估,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带来的风险。让我们在刘尊敬教授的指引下,共同揭开颈动脉斑块的真相,守护我们的健康之路。检查报告中出现的术语含义解读:警示性词汇及其影响
在医学检查报告中,一旦出现了“低回声”、“混合回声”的字眼,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据刘尊敬教授解释,这些术语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动脉中的斑块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引发脑梗塞风险。这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尤为重要。
那么,如果没有这些警示性词汇出现,我们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并非如此。即便报告中没有提及上述字眼,动脉健康也不容忽视。动脉的主要功能是供血,如果其中出现斑块,且狭窄率超过50%,就会阻碍远端血流,导致血流灌注下降。这种状况会引发脑缺血,即大脑血液供应不足。
脑缺血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引发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神经功能障碍等疾病。更严重的脑缺血,还可能造成脑功能不可逆的损伤,如缺血性脑梗塞,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报告中的特定术语来判断动脉健康状况。
专家提醒,除了上述术语外,检查报告中出现的“血流不通畅”、“狭窄率大于50%”,都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警示信息。这些词汇的出现意味着动脉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对于医学检查报告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务必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钟艳宇医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解读和建议,让我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