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海棠的花朵可以吃吗(垂丝海棠的果实怎么吃)

生活百科 2025-04-26 05:20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欣赏邮政即将发行的《海棠花》邮票之际,让人心生遗憾。这套邮票共四枚,虽涵盖了西府海棠,但未能收入大众更为喜爱的海棠和垂丝海棠,不免让人感到失望。深入思考后,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海棠如今已难以常见,而垂丝海棠因其种类的繁多,难以在邮票中全面呈现。

说到海棠的起源,它是一类来历不明的树木。虽然海棠的果实不宜食用,但它的花朵却美丽动人,受到古人的喜爱。在唐代,中国园艺开始起步,人们开始更注重观赏植物的美,海棠便因此受到重视。到了宋代,海棠已成为园林观赏的明星植物。明代则有“海棠四品”之称,垂丝海棠亦名列其中。

垂丝海棠与西府海棠在形态上相似,但与真正的海棠则有显著差异。垂丝海棠的花梗与叶片基本无毛,花色多为红色,且花梗细长,开花时下垂如丝。而真正的海棠则有所不同。垂丝海棠的果实也有独特之处,其花萼在果实发育时会脱落形成小圆斑。

海棠与苹果同属蔷薇科苹果属,四者在叶子形态、花色上极为近似。它们的果实却各有特色。苹果的果实广为人知,而楸子的果实红且圆,常被称为“冬红果”,北方多用来制作蜜饯。花红的俗称是“沙果”,虽然如今苹果风靡,但沙果也有其独特之处。而海棠的果实则小而色黄,即使成熟也不堪食用,因此主要作为观赏用途。

真正的复杂在于观赏海棠的身世。这些海棠在野外并没有野生种群。它们的由来至今仍未理清,各种海棠之间的明确关系也尚不得知。但研究发现,这些海棠与新疆野苹果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作为苹果属野生种中唯一一种果实大而可口的植物,新疆野苹果在被驯化后形成了各种中国国产的海棠。

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是“柰”,这是新疆野苹果被驯化后最原始的种类绵苹果。绵苹果成熟后果肉会沙化,古人将其制成“果丹皮”。早在汉代,人们便在庭院中栽种绵苹果,既作观赏又作食用。由于苹果属植物无法进行自花授粉,因此苹果很容易与亲近种杂交,如绵苹果与山荆子就容易发生杂交。

海棠及其近亲苹果等植物的历史和特性让人着迷。它们的复杂性和美丽使得人们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和欣赏。而垂丝海棠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在园艺和植物学领域看到更多的和发现。海棠传奇:从汉代的林檎到现代的杂交北美海棠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果树历经风雨,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变迁,那就是海棠。在汉代,庭院中出现了名为“林檎”的果树,它是曾经风靡中国的沙果。随着岁月的流转,沙果与山荆子结合,诞生了果实红小、花朵较大的楸子。而到了唐代,观赏海棠的出现,很可能是楸子与绵苹果的杂交杰作。

历史总是充满了奇妙的巧合,宋代花鸟画中的海棠形态与现代海棠颇为相似。它们拥有五瓣花朵和绿色的花梗,美丽的姿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湖北海棠,这种原本只存在于山野的果树,也因园艺的推崇而走入园林。垂丝海棠,可能是观赏海棠与湖北海棠自然杂交的后代,它的出现为园艺界带来了新的生机。垂丝海棠的花梗呈紫红色,与它的亲本湖北海棠一样,独具魅力。

同属蔷薇科的海棠、樱花、桃花、蔷薇等容易发生复瓣变异,但苹果属的复瓣变异却较为罕见。在众多的海棠中,楸子是最容易发生复瓣变异的种类。如今的重瓣西府海棠,可能是楸子与垂丝海棠等反复杂交的结果。

《中国植物志》将许多杂交果用的海棠归为果用西府海棠。这些海棠的果实深红、味甜可食,其中有些种类如八棱海棠,花果兼用。它的花朵是各种栽培海棠中最大的,直径可达8厘米,果实红润带有竖楞,成熟后味甜可口。

无论是东方还是欧洲,人们对海棠的热爱始终如一。欧洲人在我国的海棠、原产日本的多花海棠以及产自美洲的北美海棠基础上,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杂交育种。杂交北美海棠的花色和叶色极为丰富,很快成为园艺界的宠儿。如今,国内的公园和植物园的海棠园,大多数都是引进的杂交北美海棠。北美海棠的流行,让我国原本单调的海棠逐渐从园林中淡出。

除了观赏用途,海棠和楸子还曾经是花红与苹果的授粉树。它们花量极大,在苹果园中只需栽培几株便能满足授粉需求。但随着苹果品种的丰富和老化品种的淘汰,海棠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

垂丝海棠,尽管品种众多且仍有其市场,但海棠的整体境遇却不容乐观。如今,除了个别植物园和育种园还有一两株海棠外,大多数公园和果园已经难觅其踪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海棠只存在于标本馆或其他观赏植物的脉络中。这个曾让古人为之描摹、欢喜的美丽物种,因人类的喜好而出现,也可能随着人类喜好的变迁而逐渐消失。

那么,垂丝海棠的果实如何食用呢?其实它的果实和普通的水果一样可以直接食用。至于谁适合食用,因为垂丝海棠的果实并无特别的食用禁忌,大多数人都可以品尝。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注意适量食用。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种生物,尤其是像海棠这样历经风雨却依然美丽的物种。

上一篇:金属冶炼龙头股(冶金板块股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