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火龙古镇(潮汕最后一条火龙在哪)

生活百科 2025-04-26 12:19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火龙”潮州龙窑的千年传承与当下挑战

说到龙,我们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古代中国,龙是皇家的象征,而今天,我们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子孙。龙,作为我们国家的图腾,象征着祥瑞与力量。而今天,我要带您的,是一条藏在潮汕偏僻古镇里的“火龙”龙窑。

说到陶瓷,我们自然会想到中国。陶瓷,是中国古代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之一,西方人将“China”一词用来指代中国。而在潮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陶瓷的制造历史长达六千多年。这里,是宋代的陶都,这里的陶瓷工艺,源远流长。

2004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唯一的“中国瓷都”称号授予了潮州。可以想象,您坐在马桶上阅读这篇文章时,脚下的马桶有很大可能性是产自潮州。

陶瓷的制作,有陶有瓷。二者虽然都是陶器的一种,但在工艺和原料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瓷器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而陶器则使用一般的黏土。在烧制温度上,瓷器需要达到1200℃以上,而陶器则在800℃到1200℃之间。

在潮州,如今唯一还在运转的龙窑,就在凤塘镇。这是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因其依着南方的山坡丘陵建筑,斜卧似龙而得名。潮州的龙窑从唐代开始已经出现,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传承与发展,代代相传至今。

随着新型材料制品的不断涌现,陶器因其粗糙、笨重逐渐被塑料、玻璃等制品取代。技术革新也使得龙窑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困境。从台湾、日本传入的煤气窑、天然气窑技术让传统企业开始更新换代。使用新燃料技术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稳定。于是,燃烧了千百年的龙窑快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潮州凤塘镇,有一条龙窑还在坚持传统工艺。它的主人叫邢宋明,二十多年前承包下这座被废弃的窑炉。这条龙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全长60米。烧制陶器时,窑头的温度高达1300度,需要多位工人日夜轮值补充柴木,控制温度。

曾经有一位美国客人来到潮州订购大量陶瓷,邢宋明的信靠陶瓷厂成为其唯一的生意伙伴。这不仅带来了生意,也拓展了产品的思路。从实用陶器到园林陶艺的转变,影响了其子邢利祥后期做品牌、做艺术的决定。随着美国市场的衰落,龙窑再次面临传统与工业对决的状况。一边是情怀上的留恋,一边是成本和技术缺陷的尴尬。最终,传统情怀显然敌不过工业装备的强大实力。

如今,邢宋明晚年在家中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这条传统的龙窑未来何去何从?面对现代工业的挑战和市场的变化,这条古老的龙窑是否能继续传承其千年的工艺和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龙窑烧制:传统工艺的韵味与现代美学的碰撞

龙窑每一次烧制所需的时间、人力和燃料成本,相较于气窑等其他生产方式,确实要高出许多。但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呈现柴烧陶器那独特的朴拙之美。这里的每一件陶器,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与匠人心血的结晶。

传统工艺追求的并非整齐划一的工业式美观,而是追求柴烧的、自然的质感。龙窑所采用的是纯天然的矿土,不添加任何工业化元素,旨在保持材料的原始状态。在这里,每一件陶器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对自然的敬畏。

年轻的邢利祥对于陶瓷的烧制有着更开阔的想法。在父亲的手中接过生意后,他试图在工业化洪流中建立自己的品牌。他认为,龙窑柴烧与普通烧制不同,其独特之处在于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里的每一次烧制都充满了变数,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使失败,也并不意味着终结,反而可能诞生独一无二的“窑宝”。这是一种自由的、不怕失败的、无束缚的理念,邢利祥希望将这种理念融入他的陶瓷制品中。

那么,龙窑是如何将陶器呈现于世的呢?需要将买来的陶土和矿石进行炼泥。这一步虽然使用的是机器,但每家厂的技术秘方却各不相同。炼泥完成后,便是拉坯,这是陶瓷成型的初始阶段。之后还有晾胚、烧制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器的制作。

龙窑里,有一位已经七十多岁的制陶老工匠苏若鹏老伯。他从十五岁开始便投身这一行业,至今已五十多年。他说,现在的年轻人觉得这份工作太辛苦,很少有人愿意接手。如何传承这一古老的工艺,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等待烧制的陶罐整齐地摆放着,仿佛一道道风景。龙窑的烧制过程需要70多个小时。出窑时,窑内的温度仍然高达60多摄氏度,窑工的辛勤付出可想而知。

刚出窑的陶瓮需要经过简单的打磨和修边角。每一件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广东潮汕还有一座千年古刹,那里有一条“火龙”,九龙入首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龙窑烧制陶瓷工艺仍然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种制作工艺,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每一个陶器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和匠人心血的结晶,它们都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上一篇:硼肥在杨梅膨果时期能增加种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