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型医疗设备为什么无缘三甲医院

生活百科 2025-05-23 12:38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清洁计生委联合召开了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应用的座谈会。尽管国产医疗设备的话题在近两年来备受关注,但在综合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中,进口品牌仍然牢牢占据大型设备市场的主导地位。

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国产大型医疗器械在技能、品牌推行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不足,使得医院在采购时纷纷选择国外品牌。在这三个问题的背后,长期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才是国产大型医疗设备难以进入三甲医院的核心原因。

现状是,守着巨大的市场,却销售困难。西安的孟先生从事医疗设备销售已有16年,他提到,一些同行从国外医疗设备公司跳槽到国内大型医疗设备公司后不到一年就离职了,因为设备实在卖不出去。

一方面,我国医疗设备市场庞大。据前瞻工业研究院数据,2014年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55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排名全球第二。另一方面,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国产产品的身影却难以见到。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正在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大部分是外国品牌。

无法技能、推行、售后全体落后,想用国产不容易。当被问及为何不采购国产大型设备时,广州某三甲医院设备科科长曹晓光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国产设备缺乏核心技术。以核磁共振仪为例,国内公司只是进行了组装,核心技术和操作系统都是国外的。

技能缺乏导致品牌难以推广。国外医疗设备公司推出新技术或新产品时,会在国际会议上推广,并提供学术交流机会给医师。而国内医疗设备公司很少提供这样的机会,全球医疗设备的话语权被少数国外品牌掌握。

售后服务也是医院采购设备时非常重视的一点。国外品牌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迅速响应并修复,而国内公司处理故障的时间通常较长。这种情况导致医院和患者对国产医疗设备的不信任。

本源在于长期缺乏方针导向,研制、出售均需求大力扶持。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技能、推行、售后的全体落后只是这一本源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北京某国产医疗设备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方晓无奈表示,尽管公司在某些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质量产品,但很多三甲医院仍选择国外品牌。

在医院工作的欧阳也告诉记者,一些植入性器械的国产产品质量已经超越了进口品牌,但患者仍会选择进口器械。他认为,除了技能和信任问题外,政策导向的缺失也是关键问题之一。

孟先生表示,一些医疗设备的朋友跳槽到国内公司是因为受到政策影响的刺激。然而一年过去了,针对医院采购和设备公司的具体政策仍未出台。为了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需要的大力扶持和明确的政策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产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和售后服务质量,使其在国内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曹晓光近日表明,至今为止,医院尚未收到任何关于国产医疗器械收购的指导性文件。与此方晓透露,虽然我国医学配备协会在去年年末成功遴选出了第一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但这份名单公布后便没有了后续动态。

医疗设备无疑属于高精尖技术领域,其研发需要的大力投入。目前,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这三家公司在医院大型设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在本土发展初期也得到了全面的扶持。

据欧阳介绍,我国高端医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意识到需要自主研发时,我们在数据和技能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目前,医疗设备行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可用于研发的资金和人力十分有限。孟先生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力量不集中。如果有国企、央企在的支持下牵头进行研发,我国的医疗设备领域将迎来飞速发展。

除了研发,国产医疗设备的销售也需要得到支持。在济南从事检验试剂销售作业的周先生提供了一个例子:同样是某种试剂,使用国产原料制作的精确度为95%,而使用进口原料制作的精确度为98%。虽然在实际应用中,95%的精确度已经完全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很多医院仍然选择采购进口试剂。周先生表示,“如果对于那些已经达到国外品牌水平的医疗设备给予政策倾斜,规定它们在医院的采购中必须占据一定份额,使这些公司在资金和临床数据上得到支持,那么这3%的差距很快就可以得到弥补。”

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台国产CT研制成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在这20年里,我国的许多产业已经从“中国制造”走向了“中国创造”,但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国产设备仍然停留在模仿和组装的阶段。为了弥补技术短板和人才缺失,我们需要从政策层面提供具体而有力的支持。否则,国产高端大型设备在三甲医院的“缺席”现象仍将继续。

为了实现我国医疗设备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的扶持和企业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能够取得重大突破,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