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上人间
北京“天上人间”是一家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间,中国最富盛名的高端所之一。它的兴衰历程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以下是对其的深入解读和整理。
一、基本信息
“天上人间”的全称是“北京长青泰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天上人间夜总会”,一度被称为“中国娱乐至尊”和“北京最牛夜总会”。它位于繁华的朝阳区东三环长城饭店西侧副楼,地处燕莎商圈、亮马河与农业展览馆交汇的“金三角”地区,营业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场所内设施豪华,包含40间KTV包房、大型迪厅、餐厅以及桑拿中心等,装修之豪华被冠以“宫殿级”的称号。
二、历史沿革
1. 创立与早期阶段:
该场所最初由台湾商人在1990年以高档餐馆的形式创立,后来转型为夜总会。1997年,成功注册了“天上人间”的商标。到了1999年,由覃辉主导的卓京商贸公司接手并进行了改造升级。
2. 鼎盛时期(1999-2010):
覃辉掌管时期,制定了严格的招聘标准,女性员工需达到身高170cm左右,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及外语能力,并需要定期接受包括天文、历史等知识的培训。消费在这里是以“百元厚度”来计算的,单日营收最高曾达到80万元。场所内酒水溢价显著,小费常以万元计。
2010年5月11日,北京警方以存在有偿陪侍和消防隐患为由查封了场所,停业整顿达6个月之久。此前发生的敏感,如梁海玲被害案(2005年),也加速了其衰落。
三、经营特征
1. 商业模式:天上人间以“商务社交场所”为核心,吸引权贵阶层,形成了一个隐性的人脉网络。场所还推行“姿本主义”,通过高学历的陪侍人员提升服务附加值。
2. 争议焦点:陪侍人员在这里需要签署保密协议,禁止与客人拍照、合租房屋,并定期更换住所。场所的股权结构也颇为复杂,历经多次转让,涉及境外资本操作。这些特点让它在经营过程中充满争议。
四、后续影响
实际控制人覃辉通过资本运作扩张了商业版图。他在2024年因使用假身份转移资产而在美国认罪。天上人间的兴衰成为研究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期灰色经济、权钱交易现象的典型案例。与该场所相关的人物也备受关注,如被称为“第一花魁”的梁海玲离奇遇害案等。郝路路是斥资百万整容的“人造美女”,也是“姿本主义”的典型受益者之一。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让人不禁深思。在回顾北京天上人间的历史时我们不禁感叹它曾经的辉煌与最后的落寞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商业案例同时也是一个揭示社会变迁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