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高温下采样晕倒抽搐 疑患热射病
炎炎夏日,张文宏教授团队温馨提醒:核酸采样无需穿着厚重的“大白”防护服
近日,热浪滚滚,大半个中国都被高温笼罩。在这个背景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通过“华山感染”公众号发出提醒,针对酷暑中参与防疫工作的人员,需要注意防护与休息。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持续传播,疫情防控依然严峻。但在炎热环境中,若穿着医用防护服进行核酸采样等工作,中暑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对此,华山感染团队指出,在普通人群的采样工作中,无需穿着厚重的“大白”防护服,只要采取“一级+”的防护措施并佩戴N95口罩和面屏防护即可。
张文宏团队特别强调,对于在炎热夏季户外工作的防疫人员,除了适当的防护措施,更应注重阶段性休息与饮水。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室外工作,如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暂停工作,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
近日,江西省南昌县的一名护士因在高温下连续数日穿着防护服进行核酸检测工作而重度中暑,被诊断为热射病。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高温天气下的防护措施和及时休息同样重要。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忽视。当温度超过35°C时,防护服已无法有效散热。汗液无法从身体排出,会导致体温急剧上升,从而引发中暑。中暑是一种可能致命的急症,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团队也对此进行了警示,并提供了中暑后的急救措施。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采取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等措施。
在此,我们再次呼吁广大防疫工作者和市民,高温天气下务必注意自我保护,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共同抵御疫情的也要保护好自身安全。让我们携手共度这段特殊时期,共同迎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