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
杭州夏衍中学的蒋潇潇老师于2017年6月发表了一篇题为《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的文章,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王者荣耀》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身为教师和家长的她,深感这款游戏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她指出,《王者荣耀》虽然设置了年龄限制,标注了“适合16岁以上玩家”,但实际上,由于其低门槛和强社交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其中,导致了学业成绩下滑、家庭矛盾加剧等问题。蒋潇潇甚至将这款游戏称为“新时代的黑网吧”。
文章的核心争议观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批判方立场:
蒋潇潇对《王者荣耀》游戏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猛烈批评。她指出,该游戏的沉迷机制使得大量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游戏中的角色设定,如将荆轲等历史人物女性化,被批评为篡改历史,误导青少年对真实历史的认知。她还列举了因沉迷游戏导致的极端案例,如学生因游戏与家人反目、盗用父母钱财进行游戏充值等,呼吁社会关注游戏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侵蚀。
二、反批判方立场:
也有部分舆论对蒋潇潇的批评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将问题归咎于游戏如同“怪菜刀”,本质是家庭教育和自控力缺失的体现。他们指出,游戏的责任在于吸引玩家,但如果玩家没有自控力,任何游戏都可能成为他们沉迷的对象。他们还认为,与其批判游戏,不如正视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法阻挡娱乐方式的革新,应该寻求如何适应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新模式。
三、社会影响与后续措施: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舆论持续发酵,《》等主流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腾讯作为游戏开发商,也对此事做出了响应,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限制12岁以下玩家每日游戏时长,并加强实名认证等措施。这些措施仍被质疑存在漏洞。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讨论,部分学者呼吁建立更完善的家庭、学校、企业协同治理体系。
四、争议本质:
回顾整个事件,其争议的本质在于技术革新与教育责任的边界划分。一方面,人们关注游戏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也强调家庭引导和个人自律的重要性。这一辩论至今仍是数字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典型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要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和自由。我们也需要不断如何在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更好地履行教育和保护青少年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