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几千吨凤梨释迦滞销
一、滞销现状透视
台东地区的凤梨释迦销售情况不容乐观。据消息,数千吨的凤梨释迦仍然滞销,部分果农不得不将精心包装的水果以极低的价格拍卖。更令人心痛的是,甚至有传言称部分水果被收购用于堆肥的悲惨情况。这一现状给果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价格暴跌成为这一滞销现象的显著特点。原本每台斤(600克)的收购价高达70-80元新台币,如今却跌破了15元。在部分地区,凤梨释迦的价格更是降到了每公斤仅2-5元的极端低价。这一价格暴跌使得果农的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
二、深入分析滞销原因
1. 大陆市场受阻
台湾凤梨释迦的出口原本严重依赖大陆市场,占比超过90%。由于2021年检出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臂纹粉蚧”,导致暂停输入大陆。这一供应链断裂使得台湾凤梨释迦面临市场需求真空的困境。
2. 替代渠道不足
岛上的消费能力有限,难以消化过剩的产量。自产自销及网络销售的附加包装和物流成本较高,使得终端价格偏高,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也是导致凤梨释迦滞销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加工瓶颈
鲜果的保质期较短,而制作罐头等深加工产品需要配套的加工产业链和稳定的订单支撑。台湾相关产业基础薄弱,无法快速转换产能,这也是导致凤梨释迦滞销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社会影响广泛
1. 农民生计受创
许多果农面临连农药钱都赚不回来的困境。大规模的企业停止收购后,部分果园甚至被迫停止采摘。这一现状给果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计。
2. 政策争议不断
对于如何解决凤梨释迦滞销问题,蓝营呼吁重启大陆市场以根本性解决问题,而当局推动的促销活动和短期补贴被质疑治标不治本。当前,台湾当局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但业界普遍认为恢复两岸贸易通道才是破解滞销困局的关键路径。
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果农的生计问题,共同寻求解决之道。也希望当局能够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推动两岸贸易的复苏,帮助果农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