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岛素必须了解的8个问题

糖尿病饮食 2025-07-30 08:16糖尿病人食谱www.tangniaobingw.cn

关于胰岛素治疗的深度解析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哪些人需要胰岛素治疗?又该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呢?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

一、哪些人需用胰岛素治疗?

终身使用的患者: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用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的患者;指那些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药物,即便每日使用大剂量也无法使血糖达标的患者;

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暂时使用的患者则包括糖尿病早期、患有急症如肺炎、心肌梗死、骨折等,处于应激状态时血糖难以控制,需要紧急手术,短期使用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及妊娠糖尿病的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二、胰岛素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早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药物)后每日剂量达到一定程度仍无法使血糖达标,那么应当考虑改用胰岛素治疗。现代医学认为,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

少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药、双胍类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来降低血糖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使用胰岛素来控制剩余的高血糖部分,这样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剂量。

符合生理状态: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基础量,并在三餐后出现三次分泌高峰。胰岛素治疗应尽可能模拟这两种生理现象。大多数人每三餐前都需要注射短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血糖,同时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或晚餐前加用长效胰岛素)以提高夜间的基础胰岛素水平。

三、如何使用短效胰岛素?

早餐前的注射量最多,因为需要对抗上午升糖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高峰的作用以及早餐后的高血糖。而午餐前注射量最少,因为早餐前注射的胰岛素在体内剩余的较多。晚餐前的注射量介于两者之间。

四、如何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的奇妙世界混合、预混与使用的奥秘

当我们谈论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时,仿佛是在谈论一场化学魔法。当两种胰岛素结合时,其中的鱼精蛋白锌会与部分短效胰岛素形成新的中效胰岛素。这就好像是在调制一种特殊的鸡尾酒,每种成分的比例都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变化。原来计划的长效和短效胰岛素的比例会因为这一变化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每一滴胰岛素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预混胰岛素。这是一种包含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想象一下,它就像一个团队,既能处理早餐和晚餐后的血糖高峰,又能保持一整天的血糖控制。这个制剂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和所有人群。对于大多数中国患者来说,由于饮食习惯和胰岛功能的差异,预混胰岛素可能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午餐后的血糖问题可能是这个方案的一个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额外的药物或者调整注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预混胰岛素该如何使用呢?你得明确你的胰岛功能和饮食习惯是否适合这种方案。欧美国家的患者可能更容易接受这种方案,因为他们的饮食习惯和胰岛功能有所不同。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午餐后的血糖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医生在决定患者是否可以使用预混胰岛素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三餐血糖以及夜间血糖的情况来做出决策。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每天只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的方案。

为什么有些类型的糖尿病不适合使用预混胰岛素呢?预混胰岛素是一种方便的治疗方式,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需要认真对待。由于预混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比例是固定的,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来说,这种方式可能并不适用。因为预混胰岛素的固定比例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注射时间的问题也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特别是在午餐后的血糖控制上,预混胰岛素可能无法胜任这一任务。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可能需要寻找其他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除了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案外,还需要注意许多其他因素。例如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都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每一滴胰岛素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治疗。胰岛素的巧妙运用与日常生活的智慧调整

对于依赖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来说,餐前的注射是日常的一部分。这并非简单的注射,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智慧。这类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餐后的血糖波动。为了确保其效果,餐后加餐成为了必要的环节。每次的主餐都要配合相应的加餐,相当于每次餐后的“小点心”,约25克粮食的食物量。这样的小调整,确保了血糖的稳定。

不同于正常人的胰岛素直接分泌到血管中并迅速代谢,外源胰岛素需要注射到皮下。这里的血管较少,因此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较慢,作用消失也延迟。这带来了一个挑战:当餐后血糖开始下降时,皮下未吸收的胰岛素仍作用强大,容易导致血糖进一步下降,造成低血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加餐成为了一个巧妙的策略,使过低的血糖在餐后2小时左右得以回升。

有些人餐前注射胰岛素后并未出现低血糖,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餐后血糖的控制水平。当血糖在特定范围内波动时,即使有所下降,也不会达到低血糖的程度。但当血糖控制得非常好时,就需要格外小心,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所谓的“加餐”,并非额外增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而是从主餐中分出部分食物在餐后1.5至2小时时食用,确保一天主食的总量不变。

对于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使用前需要充分摇匀。摇药的手法要轻柔、缓慢,确保药效的稳定。

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也需要每次更换,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总在一个部位注射会造成皮下组织萎缩,影响药效。

在日常生活中,运动前后的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也有讲究。运动时,应选择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的部位注射,防止胰岛素过快吸收导致低血糖。静止时,则选择腹部、上下肢或臀部根据循环速度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不可忽视。饭熟后注射胰岛素,规定时间内进餐,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出门时,随身携带胰岛素及其相关工具、监测记录本、血糖仪、试纸、加餐食品以及低血糖时的自救食品,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品。通过这样的智慧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