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4种心理疾病

糖尿病饮食 2025-10-03 15:43糖尿病人食谱www.tangniaobingw.cn

近期一项关于糖尿病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精神抑郁的情况相当普遍。通过对年龄在39至72岁之间、共计68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自评表”测定,发现其中有45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占总病例的66.2%,其中中重度抑郁患者占比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一。

那么,这些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疾病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很多患者在糖尿病早期可能会出现漠视否认的心理。由于糖尿病早期通常没有典型症状,因此患者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表现出默然或否认的态度,甚至不愿控制饮食和积极配合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耽误有效的治疗。

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由于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担忧,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恐惧反应,担心病情恶化并引发其他病症。

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抑郁悲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加剧,出现抑郁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由于情绪紧张和焦虑抑郁,患者可能会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感到烦躁,容易冲动,特别是对家人发脾气。

那么,如何调节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呢?

患者要树立信心,认识到糖尿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并非不治之症。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控制,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患者需要坚持治疗,包括长期饮食控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等。要克服畏难情绪,把治疗及监测行为培养成为一种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并改善生活质量。

第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患者要学会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认识到逃避不能改变现状。要接受自己患上糖尿病的客观现实,并积极面对,继续做自己患病前可以胜任的事,包括工作、学习、交际、培养兴趣爱好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临床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如果发现自己已经达到了“焦虑症”或“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并配合治疗,以改善情绪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