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近距离接触,会二次感染吗?

预防糖尿病 2025-05-27 14:21预防糖尿病www.tangniaobingw.cn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各大景区的游客如织,人头攒动。随着天气的转暖,虽然口罩下的脸庞略显闷热,但许多人发现,戴口罩的人并不多。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少人心存疑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再加上新冠病毒新毒株的出现,是否容易感染?针对这一关切,科技日报的记者特别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专家指出,从中立的角度看,全国病例虽有增加趋势,但并未出现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其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特别提到,目前监测到的数据并未显示疫情大规模爆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通报了新监测到的XBB.1.16等12种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的情况。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李侗曾医生详细解释,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一个重组毒株,相比之前的毒株,它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染性更强。但好消息是,对于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来说,体内抗体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二次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松懈,特别是那些距离上一次感染已经超过半年的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他们的抵抗力更容易下降,面对XBB.1.16这种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毒株,仍需格外注意防护。

王贵强也强调了这一点,他表示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仍是关注的重点。他建议这些人群更应完成疫苗接种,以降低重症感染率的发生。

专家们一致强调,尽管人员流动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风险,但这一风险更多是针对那些尚未感染的人群,他们尤其需要加强防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目前的观察和研究,即使出现“二次感染”,症状也大多较轻微。近期出现的XBB.1.16变异株虽然引发了一些关于结膜炎的忧虑,但李侗曾表示,目前仍需更多数据来支撑这一观点。

接下来一段时间,对于那些之前从未感染过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他们的感染风险依然较高。随着人们感染后的时间延长和病毒的不断变异,其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染性都在增强,而人们的抵抗力却在下降。提醒这部分人群更要加强个人防护。

李侗曾还表示,对于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即使出现“二次感染”,症状也会相对较轻,而且未来的疫情高峰可能会呈现一个较为平缓的波峰,不会像之前那样明显。我们需保持警惕,但也不必过于惊慌。(付丽丽)

上一篇:69岁康熙的5条养生之道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