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医院不该挣钱
医院的定位与改革
一、医院的本质定位
医院,这一救死扶伤的场所,其本质应当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而非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同,医院是高成本运营机构,诸如全球顶级的梅奥诊所,主要依赖社会捐赠和投入来维持运营,而非单纯依赖医疗收入。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医院的公益性质,确保其在服务公众健康时的公正与公平。
二、中国医疗现状的反思
自2009年医改以来,医疗费用的增长犹如火箭升空,短时间内激增了7倍。这样的增长速度让人震惊。在这一背景下,医院的创收机制导致了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等资源的不必要消耗。与国际上大多数医院通过患者医疗费实现盈利的模式不同,这种现象在中国显得尤为突出,成为了一种特殊现象。
三、改革建议与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 推行全民免费医疗,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通过财政与医保基金共同分担费用,从而消除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疫情期间,免费医疗不仅不会增加财政压力,还能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2. 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费用,让医生的职责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我们应当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而不是过分依赖机器和检查数据。
四、政策实施的挑战与困境
尽管上述改革建议充满理想,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卫健委曾以财政承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资源滥用问题为由驳回过相关提案。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已有17家医院年收入超百亿,部分医院的预算甚至堪比地级市医保支出规模。这也反映出公立医院在科研转化和运营成本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和医药分开改革是当下热议的话题,但如何在现行体系下实现真正的改革,仍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医院的定位,确保其在服务公众健康时的公正与公平,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减轻公立医院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民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