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更能反应糖尿病症状 体检时别忽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质指数常常被用来评估健康状态,对于多种疾病的预测有着广泛的应用。当我们谈论糖尿病风险时,一个更为精准的指标腰围身高比(WtHR)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近期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通过量身高来预测糖尿病的新途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数千名参与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包括体重、身高、腰围等各项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他们发现腰围身高比对预测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相较于传统的体质指数(BMI)、腰围(WC)以及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展现出更强的预测能力。
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对于预防其慢性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控制肥胖是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糖尿病便是其中之一。仅仅通过小幅度的减肥,就可以大大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外,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腰围和颈围的变化。
美国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学会的专家指出,即使腰围达标的人,如果脖子过粗,也容易血糖偏高。这是因为测颈围可以反映上半身脂肪的分布情况,而上半身脂肪与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男性的颈围大于等于38厘米,女性大于等于35厘米时,就达到了超重的临界值;当男性颈围大于等于39厘米,女性颈围大于或等于这个数值时,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那么如何在家中正确测量颈围呢?被测者需身体直立,眼睛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保持正常呼吸、颈部放松。测量者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前面于喉结下方进行测量。当测量值接近或达到临界值时,就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医疗干预。
腰围身高比、腰围和颈围的测量对于预测和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