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怎么办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当我们谈论糖尿病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降血糖,但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实际上,低血糖的危害远比高血糖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平稳控制血糖,避免血糖的大起大落,同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那么,当身体出现低血糖时,会有哪些症状呢?低血糖带来的症状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如心悸、出汗、饥饿感、四肢无力、颤抖、紧张、焦虑等;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思维迟钝、头晕、嗜睡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有所不同。
除了上述症状,低血糖还可能对机体产生其他影响。例如,反复低血糖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因为低血糖状态下的恐惧和不适会促使患者过量进食。低血糖还可能加剧心脑血管病变,并在纠正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这种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对心血管疾病非常有害。
那么,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应该如何急救呢?首要措施是迅速补充高浓度葡萄糖,以纠正血中的低血糖。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液来迅速提升血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胰岛素过量或口服某些药物导致的低血糖,进食淀粉及蔗糖可能并不及时有效,此时必须推注高浓度葡萄糖以避免耽误抢救时机。在抢救低血糖的还要重视预防低血糖导致的继发性损害,特别是脑组织的损伤。
在生活中,因糖尿病低血糖加重病情的病例并不少见,特别是对于老年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或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情况更为常见。患者及其家属都应该对糖尿病低血糖保持足够的重视。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高血糖的问题,还要时刻警惕低血糖的风险,做到平稳控制血糖,避免血糖的大起大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