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表现要了解 及早预防及早治
低血糖,这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表现丰富多样。当血糖浓度降至2.77mmol/L以下时,身体便会发出警告信号。其早期症状多以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的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多汗、强烈的饥饿感,甚至面色苍白、身体震颤以及恶心呕吐等。而在低血糖症状进一步加剧时,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出现缺糖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甚至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在患有胰岛素瘤的情况下,低血糖症状常在饥饿或运动后发作,清晨空腹或下半夜更为常见。发病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慌、软弱、手足颤抖等症状,同时伴随血压轻度升高等表现。而对于脑细胞而言,长期的葡萄糖供应不足会伴随着脑缺氧,从而导致思维、语言和步态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幻觉、躁动等精神失常表现。低血糖昏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自发性功能性低血糖则多发生在成年女性中,尤其在情绪不稳定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精神刺激和焦虑常常诱发此类低血糖的发生。病程虽然较长,但并无明显进行性发展。这类低血糖的发病常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如心悸、出汗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能不尽相同,但对患者本身而言,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低血糖患者及家属应提高警惕,及时识别低血糖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面对低血糖昏迷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测量血糖水平。对于意识尚存的病人可以饮用糖水来缓解症状。而对于已经昏迷的病人,亲友可以在其口腔粘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等并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以获取进一步的救治措施。
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也同样重要。按时进食、生活规律是预防低血糖的基础。不可随意增加药量,每次使用胰岛素都应仔细核对剂量。保持运动量恒定以及经常检测血糖水平也是预防低血糖的有效手段。随身携带糖果以备不时之需也是预防低血糖的明智之举。了解低血糖的表现和处理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顾患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