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环境可引起糖尿病 预防需先保持身材
糖尿病:从病因到预防的深入解析
一直以来,人们将糖尿病称为“富贵病”,然而这一病症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并发症丰富、涉及全身各部位器官的慢性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血液中糖分升高,随着血液的流动,症状遍布全身。除了众所周知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典型症状外,糖尿病还有哪些早期表现呢?
糖尿病的成因并非单一,既涉及遗传,也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遗传因素在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均起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肥胖、病毒感染等,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肥胖,已成为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对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保持警觉。除了“三多一少”外,心慌、乏力、多汗、头晕、饥饿等症状也是糖尿病的常见表现。生育年龄妇女的流产史、胎儿畸形、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病史,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外阴经常瘙痒等情况都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防止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食品,多吃富含可溶性维生素的碳水化合物,增加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戒除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如体重下降,认为能吃能喝就是健康,从而忽略了糖尿病的可能性。实际上,糖尿病的症状可能表现为“三多一少”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同时体重和体力下降。尤其是体重和体力下降,不一定表现为消瘦,多数糖尿病人可能只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略有下降。
对于存在肥胖或超重、血脂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高风险的人群,建议30岁以后每3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在45岁以后也应每3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这样可以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糖尿病,甚至防止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
我们不应该忽视糖尿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定期检测,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