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好血糖才好 糖友宜养成6个睡眠好习惯
睡眠质量与血糖的密切关系糖友必须关注的睡眠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就会头昏脑涨、无精打采。但你知道吗?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我们的精神状态,更与血糖水平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睡眠质量的好坏更是关乎健康的重要一环。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或睡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异常行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包括睡眠过多和睡眠不足或失眠两种情况。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类患者虽然看似睡得很好,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在全国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中OSAHS的患病率高达23%~75%。研究发现,我国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OSAHS的患病率接近70%,另有半数以上患者存在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如失眠和早醒等。这些睡眠障碍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睡眠障碍会导致有效睡眠时间缩短,进而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水平升高。睡眠障碍会影响正常的激素昼夜节律,导致晨起时胰岛素抵抗加剧。睡眠障碍还会改变机体的食欲调节激素分泌,使人吃得过多,同时白天活动量下降,易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加剧。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睡得更好呢?应限制白天的睡眠时间,除老年人可适当打盹外,应避免在白天睡觉。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在准备入睡前6小时避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酒精、浓茶等。选择舒适的睡眠姿势,避免声光刺激,放松心情。如果经上述调整后仍出现失眠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经医生评估后对症治疗。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注意睡眠安全。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有可能出现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夜间低血糖的表现因人而异,有些患者表现为易被唤醒、醒后感到头晕、心慌等,而有些则表现为反复做恶梦、夜间惊醒。对于这类患者,应注意睡前不要进行大量运动,必要时可在睡前加餐。而夜间高血糖则可能导致多尿、口渴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糖尿病患者可遵医嘱改进生活方式、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控制血糖,以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血糖水平的稳定。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必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