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糖尿病认识误区
对于糖尿病的误解与真相:深入了解,科学防治
一、关于病因与诊断的误解与真相
对于糖尿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糖分摄入过多。糖尿病的核心是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其成因涉及遗传、肥胖、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单纯糖摄入过量并非主要原因。事实上,约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没有长期嗜糖的习惯。很多人认为空腹血糖正常就能排除糖尿病,但在中国,患者常常首先出现的是餐后高血糖,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导致约一半的病例被遗漏。诊断糖尿病时,还需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检测。糖尿病并非只有肥胖人群才会患病,亚裔人群中BMI超过23的人群就需要警惕,尤其是内脏脂肪超标者风险更高。约20%的糖尿病患者体重正常。

二、关于治疗与管理的误解与真相
在治疗方面,有些人认为使用胰岛素会成瘾。实际上,胰岛素是人体内的天然激素,并无成瘾性。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胰岛素可能修复胰岛功能,部分患者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也有观点认为血糖越低越好,这是误区。控制血糖的目标需要个体化,对于老年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血糖标准应适当宽松,过度控制血糖可能导致低血糖。无糖食品并非可以随意食用,它们往往含有淀粉和油脂,仍会转化为葡萄糖。某些研究显示其油脂含量可能加剧血糖波动。
三、关于饮食与生活的误解与真相
在饮食与生活方面,一些患者认为必须完全禁食水果和甜食。实际上,可以选择低GI(升糖指数)的食物如草莓、黑巧克力等,采用替代法控制总量。完全禁止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饥饿疗法"控制血糖也是误区,过度节食可能触发肝糖分解,反而升高血糖。应定时定量进食,保证营养均衡。粗粮不限量食用也会导致问题,过量粗粮可能造成胃肠负担,影响营养吸收,需与细粮搭配摄入。
四、关于并发症的误解与真相
在并发症方面,一些患者认为确诊初期不会有并发症。实际上,约有一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存在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在确诊后立即进行全面筛查。有些患者认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这也是误区。国家明文规定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部分产品非法添加降糖成分,可能危害健康。并非所有的并发症都无法避免,通过血糖、血压、血脂的综合达标管理,可以显著延缓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熬夜、高压、外卖饮食密切相关。自我感觉良好不能替代血糖监测,无症状高血糖仍会损伤器官。遗传因素虽重要,但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导致疾病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一半的发病风险。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维护健康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