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怎么办 注意饮食宜忌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具有关节滑膜炎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起病过程缓慢,初期症状包括乏力、消瘦、低烧、手足麻木等,逐渐发展可能会导致某一关节的病变。患者会出现“晨僵”的现象,在活动时症状会减轻,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关节邻近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僵硬、变形等症状。在中医领域,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统称为“痹症”。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饮食上的调整尤为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宜忌。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且需要长期服药,导致食欲不佳,睡眠质量下降,因此身体多呈虚弱状态。家属往往劝患者多食膏粱厚味的食物来补充营养,但这可能会助湿生痰,尤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内外湿邪合并,对病情更为不利。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宜。
关于食补与药补的问题,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有了病就是虚,应该吃补药;而另一些人则主张“药补不如食补”。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但需要正确对待。药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食补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脾胃消化功能来适当配合。食品需要新鲜,荤素搭配,数量不宜过多,以能吸收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口味调整饮食调味,确保食物对患者有吸引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程较长,过于严格的忌口可能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对病情不利。在病情急性发作时,患者需要避免辛辣热燥的食品;对于胃肠失健或脾胃虚寒、大便稀溏的患者,不宜多食生冷瓜果;如果患者食用某种食物后感到疼痛增加或有过敏反应,则应避免再次食用。患者在食用膏粱厚味的食物后,如果感到胃中饱胀,需要注意饮食要清淡。有些人认为只喝汤不吃鸡可以不妨碍消化,但实际上肥鸡之汤中的油分较多,需要注意去油。饮食宜节制,如果患者多食后感到胃部不适,宜采取多顿少食的方式,待饥后再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帮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增强身体抵抗力,与病痛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