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评选的热门流行语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
在一场语言的风潮中,每年都会涌现出一些独特的流行语,它们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映射出年度社会热点和青年文化心态。让我们一同回顾由《咬文嚼字》官方评选的十大流行语。
从政治与外交领域走来的是“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强调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与责任的高频词汇,成为年度不可或缺的政治语言。“锦鲤”一词,原本代表着好运的象征,但在网络世界的洗礼下,它已演化为一种“幸运符号”,每当人们转发锦鲤时,都希望能为自己带来好运。
企业服务型行业的“店小二”,如今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店员,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主动服务的意识,成为政务服务改革的响亮口号。而“教科书式”的形容方式,源于民警的执法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成为规范、标准的代名词。当官方宣布某些重要消息时,“官宣”一词便成为最火热的词汇。“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和“杠精”等词也都在网络世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除了上述流行语外,还有一些在网络广泛传播的其他流行语也非常值得关注。比如“真香警告”,它源于人们态度反转的情景,每当有人立flag后迅速反悔时,这个词就会被广泛使用。“家里有矿”则是调侃那些高消费或奢侈行为的人。而“C位出道”则源于娱乐圈,形容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人。“大猪蹄子”是对男性的一种戏称,“安排”一词在网络中则表示“整人”或“处理事务”。
这些流行语的产生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们背后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学价值。部分词汇通过谐音、旧词新义等方式创新表达,反映了年度社会热点及青年文化心态。它们的传播路径也值得,尤其是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加速了这些词汇的扩散。
《咬文嚼字》评选的流行语不仅仅是语言的活力,更是社会的变迁。它们涵盖了政治、生活、娱乐等多领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这些词汇不仅仅是年度热词,更是时代文化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