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鼠糖尿病 幼鼠糖尿病模型
STZ化学诱导法与自发性模型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一、STZ化学诱导法(适用于1型糖尿病模型)
在1型糖尿病的研究中,STZ化学诱导法因其简便、高效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推荐使用的动物模型为3-4周龄的SPF级C57BL/6J或ICR幼鼠,体重最好控制在17-22g之间,雄性幼鼠的成模率更高。关键参数包括STZ剂量、配置溶液的选择以及注射前的禁食要求。具体而言,STZ剂量需在50-70mg/kg范围内,使用pH4.2-4.5的柠檬酸缓冲液进行配制,并在30分钟内完成注射。注射前禁食4-12小时可以更有效地破坏β细胞。模型成功的标志是注射后第4天起连续3次检测的空腹血糖值大于11.1mmol/L。
二、自发性模型(适用于2型糖尿病研究)
对于2型糖尿病研究,我们有两种常见的模型选择:db/db幼鼠和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STZ诱导。Db/db幼鼠具有特定的遗传背景,从3-4周龄开始出现肥胖表型,并且血糖在4-8周龄时会显著升高。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喂饲高脂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然后再注射小剂量的STZ。
三、操作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动物的安全。分次注射比单次高剂量更安全,有助于控制死亡率。性别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雄性幼鼠对STZ更敏感,成模率也更高。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需要进行糖耐量试验和胰岛β细胞病理分析。
四、适用研究场景
不同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场景。STZ诱导的模型主要用于研究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的1型糖尿病机制及药物筛选。Db/db自发模型则主要用于研究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代谢异常。而高脂饲料联合STZ复合模型则主要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建议研究者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并优先参考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这些模型为糖尿病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深入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