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岭 络病理论指导从脾论治糖尿病研究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根据数据,我国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5%,这意味着有将近一亿人正处于糖耐量降低阶段,是糖尿病庞大的后备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对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吴以岭教授汲取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学术思想,结合中医的消渴病理论,提出了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消渴(糖尿病)从“脾”论治的新观点。他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根源在于脾失健运,导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利用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他深入探讨了脾主运化失常与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吴以岭教授将“脾”论治与临床上传统的上、中、下三消分证相结合,更全面地揭示了消渴病的病位、病程、病势与临床证治规律。他制定了“健脾运津”的治疗原则,通过益脾气、养脾阴、畅脾气、温脾阳、泄脾热、通脉络、升清气等方法,使津自生,力自达。在此基础上,他研制出津力达颗粒,该药可有效保护糖尿病大鼠胰岛组织结构和功能,增加胰岛素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临床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能升高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高峰,降低血糖达标天数。吴以岭教授还结合国家973计划项目,探讨了“孙络微血管”在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通络干预作用,为“通脉络、运脾津”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研究依据。
吴以岭教授作为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多个学术职务。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展现了中医药在治疗重大疾病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除了糖尿病的治疗,目前肥胖疫苗的研究也是治疗肥胖的新途径之一。相关内分泌年会和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吴以岭教授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