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糖尿病足 6招教你来预防
糖尿病足一种逐渐浮现的严重并发症
随着天气的变化,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糖尿病最为可怕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尤其是糖尿病足溃疡的早期,主要以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并发症为基础。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复杂交织导致的疾病,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微细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容易引发足及下肢坏疽,这被称为“糖尿病足”。病患足部可能出现麻木、感觉迟钝、发冷、疼痛等症状。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患者可能面临截肢等严重后果。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呢?
血糖控制不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高血糖常常伴随着高脂血症,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促进了大、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管腔阻塞。冬季寒冷的天气会使血管痉挛,加重供血不足,从而产生难以愈合的溃疡。
保护性感觉的缺失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糖尿病可能并发足部周围神经性病变,引起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等。这些使足部保护性感觉消失,形成无知觉足。无知觉足无法感知外来伤痛,无法作出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因此容易受伤。自主神经病变也与糖尿病足的形成有关,它可使皮肤柔韧性减少,再加上皮肤干燥和痛觉减退,容易造成足部皮肤溃烂、肢端坏疽。
足部的损伤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糖尿病患者多数都有不同形式的组织损伤,如烫伤、冻伤、抓伤等。一旦足部有微小的皮肤伤口,极易感染,形成难愈性溃疡。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呢?
控制血糖达标是减少糖尿病足的前提。定期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管狭窄的情况,目前主要采用的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做好足部的护理,如穿合适的鞋子、避免过高的水温、及时发现并治疗下肢麻木等问题。经常做足底按摩、控制好血脂、调整饮食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应该加强对自己足部的关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控制好血糖和血脂,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降低糖尿病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