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环境里的冻疮更难受 糖友冬季防冻指南
尽管冻疮是一种常见的小病,但其顽固性和反复性却让人倍感困扰。一旦遭遇冻疮的侵袭,它就像个顽固的敌人,连续多年在同一部位发动攻击。更让人痛苦的是,当身处寒冷环境时,冻疮可能并不明显,但当温暖的环境出现时,它会突然活跃起来,引发红肿、刺痛和痒感。严重时,局部甚至会出现青紫团块和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这种“反复无常”的特性,让人们对冻疮感到无比头疼。
温暖的环境仿佛给冻疮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其肆虐得更猛烈。这是因为低温会导致皮肤小血管收缩,阻碍血液循环,使细胞陷入缺血缺氧的困境。一旦进入温暖环境,小动脉受热扩张,血液涌入,但静脉回流不畅,造成局部淤血。这种淤血伴随着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导致皮肤组织发红、水肿。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进入温暖的环境后,冻疮的症状会突然加剧。
如果低温对身体的作用时间过长,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可能会导致细胞坏死。当恢复常温后,血液重新流入缺血缺氧的区域,也可能导致原有受损细胞的凋亡,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严重的冻疮情况下,小血管内甚至可能形成血栓,加重组织坏死。对于反应较为剧烈的人,冻疮部位可能会形成水泡、溃烂,这时很容易引发感染。
对于冻疮来说,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是防治冻疮的关键。在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时,特别要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止防寒防水。可以在易生冻疮的部位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穿衣宜宽松,避免过紧影响末梢循环。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一些人习惯用火烤、热水烫等方式来复温手脚,但这并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在冬天,用搓雪、捶打等方式御寒也是不可取的。虽然少量饮酒可以扩张血管,但在寒冷环境中饮酒会加速热量散失,因此并不建议。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因为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冻疮虽然是一种小病,但带来的困扰却不容忽视。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避免冻疮的侵袭。如果不幸患上冻疮,也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